应对地灾
 行动背景

  5.12汶川地震所触发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总数达5万处,严重受灾区共有34处大型堰塞湖以及71处小型堰塞湖,病险水库1996处,有溃坝险情的水库69座。次生地质灾害对12座县城、近100所学校以及大量集镇、居民聚居点、工矿企业、旅游景区近64万人的生命的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解决地震次生灾害迫在眉睫!

全文

 解决方案和科学原理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及四川省山区减灾工程技术中心、中国科学院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成都科学仪器中心组织团队迅速开展工作,针对上述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实施方案。由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及四川省山区减灾工程技术中心负责地震次生山地灾害预警系统的总体设计和指标的确立;由中国科学院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负责预警系统通信系统及信息平台的设计和实施;由中国科学院成都科学仪器中心负责监测预警系统设备、设施的设计和实施。

全文

 救灾实例

彭州市通济镇甘溪沟流域山洪泥石流监测预警系统

  灾情发生后,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组织专案救援队到彭州、北川、平武、青川、汶川、安县等重灾区进行地震次生灾害应急预警方案设计考察,为震后地震次生灾害的监测预警,保护地震灾区经济建设工程安全和灾区人民生命财产服务……


 科技应用效果

  在四川省10个特重地震灾害县和39个重灾县的水利灾后重建项目实施方案中,所有县级单位的水位视频监测都采用了本方案。中国科学院山地所同时还承建了四川省和成都市的防汛应急和管理系统,为震后防治次生灾害做出了巨大贡献。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