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下游河道变迁
 
黄河下游河道变迁


黄河下游河道变迁
河床演变指的是河床受自然因素或人工建筑物的影响而发生的变化。河床演变是水流与河床相互作用的结果。水流作用于河床使河床发生变化,变化了的河床又反过来作用于水流,影响水流的结构,这种相互作用表现为泥沙的冲刷、搬移和堆积,从而导致河床形态的不断变化。在自然条件下,河床总是处在不停的变化之中,当在河床上修筑水工建筑物以后,河床的变化才受到一定程度的改变或制约。黄河下游河床演变剧烈而复杂,由于来水量及其过程、来沙量及其组成、河床泥沙组成的不同,河床的纵向变形常表现为强烈的冲刷和淤积,横向变形常表现为大幅度的平面摆动。
  从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记载第一次黄河改道至金代初期的1700年间,黄河在现行河道以北来回摆动,流入渤海。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东京(今开封市)留守杜充决开黄河大堤,企图阻止金兵南下,黄河夺淮河入黄海,在现行河道以南迁徙不定。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在铜瓦厢(今河南兰考东坝头)决口,夺大清河入渤海(即现行河道)。1938年国民党政府扒开郑州花园口黄河大堤,黄河改道入淮河,1947年花园口口门堵复,黄河回归现行河道。
  历史上,黄河下游决口改道十分频繁,据统计,自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至清咸丰五年(1855年)铜瓦厢决口改道的两千多年间,改道共有26次。大体上以孟津为顶点,在北抵津沽,南达江淮的广大平原上,都是黄河决口改道迁徙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