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内容
>>

度量衡

  春秋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大批私田,井田制逐渐被破坏。各诸侯国为了增加收入,相继进行改革,逐渐废除井田制下的力役地租,承认私田的合法性,改为征收田赋。在这种情况下,度量衡的需求日增,其制度也渐趋完备。战国时期,封建生产关系在各诸侯国先后确立。为了便于商品交换和征收赋税,度量衡的应用更为广泛,制度也趋统一。齐国的陈氏在夺取政权后,把容量单位制由四进位改为五进位,并制发了标准量器。现存的子禾子铜釜,器上有铭文,记载了明确的计量制度和管理措施,是有关度量衡制度研究的珍贵文献。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变法,在“开阡陌封疆”,彻底废除井田制的同时,进行度量衡方面的改革,扩大了亩积制,行“平斗桶、权衡、丈、尺”之法,并在公元前344年颁发了标准量器——商鞅铜方升。商鞅颁行的度量衡制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全国度量衡打下了基础。陕西出土的高奴禾石铜权,据始刻铭文可知,为战国时期的秦国所制,但是在秦统一后继续沿用,并于秦始皇二十六年和秦二世纪元年又两次加刻诏书予以验定,反映出自战国时的秦国至秦朝统一,其衡制长期保持稳定。这也是各诸侯国之间为便于彼此的贸易交往而采取的重要措施。迄今为止,东周的尺度尚属少见,量器和衡器的发现则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