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博物馆 > 航空史话

突破音障(二)


    美国对超音速飞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贝尔X-1型“空中火箭”式超音速火箭动力研究机上。研制X-l最初的意图,是想制造出一架飞行速度略微超过音速的飞机。X-l飞机的翼型很薄,没有后掠角。它采用液体火箭发动机做动力。由于飞机上所能携带的火箭燃料数量有限,火箭发动机工作的时间很短,因此不能用X-1自己的动力从跑道上起飞,而需要把它挂在一架B-29型“超级堡垒”重型轰炸机的机身下,升入天空。

  飞行员在升空之前.已经在X-l的座舱内坐好。轰炸机飞到高空后,象投炸弹那样,把X-l投放开去。X-l离开轰炸机后,在滑翔飞行中,再开动自己的火箭发动机加速飞行。X-1进行第一次空中投放试验,是在1946年1月19日;而首次在空中开动其火箭动力试飞,则要等到当年12月9日才进行,使用的是X-l的2号原型机。

  又过了大约一年,X-l的首次超音速飞行才获得成功。完成人类航空史上这项创举的,是美国空军的试飞员查尔斯.耶格尔上尉。他是在1947年10月14日完成的。24岁的查尔斯·耶格尔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飞得比声音更快的人,使他的名字载入航空史册。那是一次很艰难的飞行。耶格尔驾驶X-l在12800米的高空,使飞行速度达到1078公里/小时,相当于M1.015。

  在人类首次突破“音障”之后,研制超音速飞机的进展就加快了。美国空军和海军在竞创速度记录方面展开了竞争。1951年8月7日,美国海军的道格拉斯 D.558-II型“空中火箭”式研究机的速度,达到M1.88。有趣的是,X-l型和D.558-II型,都被称为“空中火箭”。 D.558-II也是以火箭发动机为动力,由试飞员威廉·布里奇曼驾驶。8天之后,布里奇曼驾驶这架研究机,飞达22721米的高度,使他成为当时不但飞得最快,而且飞得最高的人。接着,在1953年,“空中火箭”的飞行速度,又超过了M2.0,约合2172公里/小时。

  人们通过理论研究和一系列研究机的飞行实践,包括付出了血的代价,终于掌握了超音速飞行的规律。高速飞行研究的成果,首先被用于军事上,各国竞相研制超音速战斗机。1954年,前苏联的米格-19和美国的F-100“超佩刀”问世,这是两架最先服役的仅依靠本身喷气发动机即可在平飞中超过音速的战斗机;很快,1958年F-104和米格-21又将这一记录提高到了M2.0。尽管这些数据都是在飞机高空中加力全开的短时间才能达到,但人们对追求这一瞬间的辉煌还是乐此不疲。将“高空高速”这一情结发挥到极致的是两种“双三”飞机,米格-25和SR-71,它们的升限高达30000米,最大速度则达到了惊人的M3.0,已经接近了喷气式发动机的极限。随着近年来实战得到的经验,“高空高速”并不适用,这股热潮才逐渐冷却。

  超音速飞机的机体结构,同亚音速飞机相当不同:机翼必须薄得多;关键因素是宽高比,即机翼厚度与翼弦的比率。以亚音速的活塞式飞机来说,轰炸机的宽高比为17%,歼击机是14%;但对超音速飞机来说,厚弦比就很难超过5%,即机翼厚度只有翼弦的二十分之一或更小,机翼的最大厚度可能只有十几个厘米。超音速飞机的翼展(即机翼两端的使离)不能太大,而是趋向于较宽较短,翼弦增大。设计师们想出的办法之一,是将机翼做成三角形,前缘的后掠角较大,翼根很长,从机头到机尾同机身相接(如幻影-2000)。另一个办法,把超音速机翼做得又薄又短,可以不用后掠角(如F-104)。

  由上可以知道,根据一架飞机的外形,我们就基本上可以判断出它是超音速还是亚音速的飞机了。


突破音障(一) 突破音障(二)

 

 

[上一页]  [下一页] 

 

航空史话

航空常识

航空骄子

名机荟萃

轶闻与惨剧

中国航空

今日航空

 

相关资源

美国波音公司
空中客车公司
美国NASA
美国空军
贝尔直升机公司
世界直升机年会暨展览
中国航空信息网
中国航展在线
沈飞:歼击机的摇篮
西飞:飞机研制基地
陕飞-运8之家
AVIKU航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