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发展进入第二十年,有太多值得我们感恩和致敬的先驱式人物,今天,让我们与胡启恒、马影琳、钱华林、胡道元、宁玉田、李俊等多位对中国互联网诞生作出卓著贡献的开拓者展开深度对话,回顾中国互联网走过的不平凡的岁月。
  60年代至80年代,主要从事大型计算机研究与开发,为国家建设和国防建设做出重大贡献。1989年作为中国科学院的组织者,宁玉田组织相关研究所承担了国家计委世行贷款重点学科项目 “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NCFC)” 工程建设,任项目负责人。该工程属于国内首家获准与Internet正式互联的大型网络,科技水平在国内属开拓性的工作。

  宁玉田在谈到90年代初对互联网的设想时说:“当时想的就是一个技术上的共享资源,促进科技开发。因为科技进步,大家不能都从头开始,那永远进步不了,能互通以后,你做过的,我在这个基础上,我走得更快一些。”听到这一席话,小编认为科学家们不断探索,又无私共享资源的精神着实可贵,各行各业若都能站在巨人肩膀上前行,中国梦想必也就不远了。
宁玉田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
网络信息中心原主任
钱华林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
信息中心原副主任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首席科学家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首席科学家。20世纪90年代初,世界银行贷款重点学科项目--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NCFC,钱华林为此项目的技术负责人。为了让中国早日接入Internet,钱华林等人多次在国际网络会议上发出自己的呼吁与诉求,最终导致了中国1994年4月正式接入Internet。

  2003年钱华林被评为国际互联网名字与编号分配机构(ICANN)的理事会理事。他先后主持建立了中国的域名体系,组织中文域名系统的研究和开发。是中国互联网重要的开创者之一,也是国家顶级域名CN的第一任技术联络员。从早期的中国互联网基本原则设计,到域名服务器搭建,到路由器的自主研发设计,钱华林都起到了极其关键作用。由于在互联网络研究方面的突出成就,钱华林被很多互联网国际组织聘为理事、委员、主席等职位,他更是不辞劳苦,积极参加在各国举行的互联网会议,不断向世界介绍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以及技术研发情况,使得中国互联网在全球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胡道元是清华大学校园网、中关村地区教育科研示范网、中国教育科研示范网CERNET、“863”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MIS网的主要创建人。曾经主持了第一个由中国学者提出的互联网报文汉字编码规范RFC1922文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第一起草人。也是清华得实公司董事长。
胡道元 教授
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高级顾问
国际信息处理联合会通信系统技术
委员会(IFIP-TC6)中国代表
李俊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
信息中心副总工程师
  1992年初,李俊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由世界银行贷款的国家重点学科发展项目NCFC工程的关键设备——路由器的研制,负责课题的整体设计和主要软件开发。1994年初,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参加建设我国第一条国际Internet连接,首次建立了我国独立自主的域名服务器、WWW服务器、E-mail服务器等。

  李俊生动地描述了自己当时接入世界互联网的全过程,仿佛历历在目,谈及那一刻便再也抑制不住自己喜悦和兴奋的心情。小编被这代科学家们怀抱梦想的热情和坚持所深深打动,只因他们肩负了一代又一代科学家们历经千辛万苦的梦想,成功的喜悦才会如此溢于言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