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起:计雷、华光、陈德泉、杨德庄、颜基义
主持人: 今天感谢各位专家的到场给我们讲述华老生前的事情。我们今天的直播到此结束。 [2010-06-12 15:35]
主持人: 给大家看一下华老遗嘱:
第二条:我国底子薄、基础差、要提倡多干实事、有益的事、少说空话、大话。
第三条:发展数学,花钱不多,收益很大,应该多加扶持。
第四条:我死后,所收藏的图书及期刊赠送给数学所图书馆。后来他的家属把他所有的书都捐赠给数学所图书馆,现在在我们图书馆有一个柜子放他的书。
另外两条是关于他家人的一些事情安排。
[2010-06-12 15:34]
杨德庄: 我补充一下你刚才提的问题,说华老影响的院士有多少。这个说不全。还有很多没有选上的,比如说龚成、罗名义,不要以我们罗列的为标准,因为我们罗列得不全、不准确。理论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区别,国际数学认为推动数学进步的是问题,如果数学来源于问题,这种研究是纯粹数学。比如说哥德巴问题,都是数学内部提出来的,数学内部有许多逻辑推理能够推出很多猜想,这样的问题做一些研究,去证明一些定理,这就是理论数学。如果数学来自于外部,来自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其他学科来的这样一些问题,这种问题推动数学发展,这就是应用数学。这些问题提得很那个问题不一样在哪呢?内部提的问题非常明确的数学问题。外部提的问题是一个实际问题,还能有辩证数学的问题。华老能够把实际问题变成数学问题。再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它,然后产生效益。这个区别只能说到这里。这个问题太大了,到现在为止,谁也没有办法说清楚什么是数学,什么是应用数学。而且说如果谁去定义这个,是很危险的。 [2010-06-12 15:33]
计雷: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大。因为在这一点上华老曾经说过,当时在知识界有一个说法,影响了搞理论的,用理论观点打应用,用应用的观点打理论。华老一个很有名的一句话:请放下你手中的鞭子。他认为搞应用数学有应用数学的标准,搞理论数学有理论数学的标准。标准不一样。而且后面他说,凡是拿着理论的鞭子打应用的、或者是拿着应用的鞭子打理论的,这种人既不懂理论,也不懂应用。至于说标准,他们的标准不一样,理论有理论的标准,应用有应用的标准。两边不一样。 [2010-06-12 15:31]
记者: 关于纯粹数学和应用数学有什么区别? [2010-06-12 15:31]
华光: 我以前也真听说过,但是现在真的忘记了。 [2010-06-12 15:31]
记者: 我们听说华老在逝世之前留了一个遗嘱,我们想了解一下大概是什么样的?因为听说里面有三条,其中有两条是关于国家的,有一条是关于数学所的。 [2010-06-12 15:30]
华光: 我很同意您的观点。因为搞应用数学是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当时国家最需要这个东西,他就去做了这么一件事。我觉得他是为了国家整个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还包括人们对知识的渴求、愿望,都做了很好的工作。所以我很同意您的看法。因为他搞理论数学也是可以的,但是当时国家最需要这个东西,那当然就做这个事。因为在生产过程中我们碰到很多的事都是亟待解决的,但是就没有好的方法。刚才他们几位也都举过很多很好的例子,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2010-06-12 15:30]
观众: 我今年也71岁了,我自己在搞振动,振动离不开数学,我很有体会。我真正搞了28年,英国数学家一个叫算术法结长尾工作组,有错误,在苏联给美国都搞错了,在82年整整的损失了两千万,现在就是几十亿。虽然他的单位叫做实际研究院,名不副实,光实际,不研究。所以我对华老能够把理论数学、基础数学和应用数学完全结合起来,而且造成我们国民经济得到很大的效益,的确是非常非常敬佩。这一方面,通过我们这样的一次座谈会能不能给中央领导建议,一些错误的思想,大家要有点统一,不能让他继续发展下去,影响我们的后代。我就是这么一个思想,也趁这个机会谈一点看法。我是江苏无锡人,华老是江苏金坛人,我们差了没有多少路。很有亲戚感,也叫追星族,我们对华老这个数学上的星,我们要追这个星。不像年轻人什么刘德华,这个我们不去追。我就简单说这些。有错误的请批评指正。 [2010-06-12 15:28]
观众: 多大的贡献?全国人民有多少高血压的。现在数学协会60年上面有写,作为华老这样的资深数学家去推广优先法、统筹法有点大材小用。不应该去搞这个东西。我的看法不对,而且假如当时没有华老作为领军人物,这样的工作我看不能开展起来。而且这一方面的理论深度和应用实际的结合要有很深的功底的,不是随随便便一说就能应用的。 [2010-06-12 15:26]
华光: 降血压的药,零号。 [2010-06-12 15:26]
观众: 第二,希望通过这次会议向中央领导有关方面来反映,我总感到华老在基础数学和应用数学的结合上都有非常大的贡献。他不光数论基础数学、双法的应用对国民经济的确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洪昭光教授是养生专家,甚至谈到华老跟洪教授一起研究了一种治疗心脏病的新药,好象叫“北京一号”还是什么。 [2010-06-12 15:25]
观众: 我有两个问题请华光教授,山东省委的谭启龙书记,他的夫人年部长我们都比较熟悉,谭书记去世的时候,我看了谭启龙同志的文集,上面有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发表的一篇文章,他写到谭启龙同志和华老非常亲近,什么知心话都跟华老讲,甚至感到在多党文化上处理有一些困难。后来我们看了以后感到很惊奇,因为钱学森同志从美国回来是在美国的利多方系统工作,入党好像很容易,怎么到了华老的时候就难了呢?这是一个问题。据说华老在日本东京,谭启龙书记的老三也在场,老小作为翻译也都在场,这是听说的,没有证据。 [2010-06-12 15:24]
记者: 我们现场有一位观众想向各位专家提问。 [2010-06-12 15:21]
陈德泉: 而且华罗庚教授为了让我们理解搞应用数学培养人和搞理论数学培养人和写文章培养人不一样。也组织我和计雷都参加了他的讨论班,参加完讨论班,当时让我试着做一些混合型方程的工作,我们每个礼拜给他汇报,他的工作也很忙,他让我们每个礼拜要汇报两次。一篇文章汇报了半年,才能够写得出来。那个时候一开始我很不理解,后来现在自己也当了老师,也带了学生,才知道为什么华老那时候那么严格的要求我们。而且我们也碰到了一些人,在广东的时候碰到了华南理工大学数学系的系主任是从我们这里出去的。他当时跟我们说,文化大革命我贴华罗庚的大字报很多,有时候我看到他上楼了,我从别的楼走。那个时候写大字报都说他是一个协方,来到华南理工大学自己做了系主任,才知道华罗庚教授的用心良苦。拿应用数学,我们在推广双法的时候,他同样也是严格要求。而且还要请行业的专家和我们一起来鉴定这些成果、推广这些成果。经常在办讨论班的时候,不但是计雷要挂黑板、我挂黑板,有时候我们的老师也经常挂着黑板上来。但是华老的这些要求现在想想看对我们一生的成长,以后的工作确实是起了很大的作用。 [2010-06-12 15:21]
陈德泉: 我们推广双法的时候,我们和计雷作为小分队的队长,都要求小分队的工作时间要保证大家8小时的睡眠时间。但是很难保证。但是我们回到北京之后,华老要求我们要办好班,一个是统筹方法,刚才资料上也在看到,当时有上千篇的论文,这是有记录的,我们是通过讨论班的形式进行讨论。而且有的时候华老从外文出版社人家送给他一些书,让他看外文书,他要求我们,他看了大概一天的时间,要求我们看一个礼拜。回过头要讲四十分钟。他不是让你讲定义,就讲到底里面有什么新的东西。用他的话来讲,要拆去那些装潢,看看它的核心的思想是什么。你会不会能够抓得住。而且开始的时候,我们读一本外文书,刚大学毕业,要花一个礼拜的时间都是很困难。何况要把它的核心思想抓住。往往开始都是由定义定理去一点一点的汇报。华老这个时候要求我们还是按照严格的要求。而且这个方面,应该说对于我们以后做研究工作是很有好处的。 [2010-06-12 15:19]
陈德泉: 而且我们在推广双法的时候也是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包括江青,他们跟陈景润讲的这些事情,但是都没有阻挡住华老做这些事情。他说这是主席让我干的,如果什么时候主席说不要我做了,我马上停下来。在湖南的时候,他说就剩下我一个人,我也要干下去。我们跟了他二十年,大事、小事、各个地方都看出来他是忠心报国的。 [2010-06-12 15:19]
陈德泉: 我那个时候在百彼特公司做他们的顾问,当时他说你不能做这里的顾问,要做中国的顾问。我当时直接感觉就有一点问题了,他们答应给我工资了。华老说我们现在还不是考虑赚钱的时候,还是要为国家做事。他不但是这样要求我们,他自己也是这么做的。在到英国去讲学的时候,别人听说他取得了这么大、这么广泛的成果,受到这样的欢迎。很多人围住了华老,我被另外一些人围住了,有些人就问,华罗庚教授是不是很富裕?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而且后来华老走在我的身边就说,他说我是很富有,但是钱不在我的口袋里,是在人民的口袋里。但是我精神上是很富有。在这一点上华老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些事情。 [2010-06-12 15:16]
陈德泉: 接着刚才杨德庄所谈的,如果说从华老的品质上来讲,我们跟了他二十年,他是爱国的,是一心一意的想为我们国家做出贡献。他的口袋里面一直装着一个小本,这个小本其中有一条,就是毛主席在接见他的时候,刚回国之后不久接见他的时候说,你也是贫苦人出身,让我们国家多培养一些学生,他经常拿出这个小本跟我们讲。第二,有很多具体的事情表现出来,比如说华光那次我们一起到加州理工大学,那里的安排很好,也有他的工资,有他的住房,而且给他配备了汽车,而且有很好的研究和工作条件。但是他接到了万里的信,说国内还有一些事情需要华老,在饭桌上他就说了一下,你们定星期五的票,给我回去。别的人自己考虑。他们去的家属和学生都跟他一块回来了。 [2010-06-12 15:16]
记者: 听说华老是一个非常严格的老师,您怎么看华老的三严:严格、严肃、严密。 [2010-06-12 15:14]
杨德庄: 不能这样说,是华老的学生。两方面都受益,这一辈子都受益。我原先做过一个报告,数学大师华罗庚的事业和他的品格,数学他的贡献已经这么大了,他培养了那么多人,品格非常高。国际上评华老是世界数学家的宝贵财富,两个,其中一个就有他的成就,他的数学思想,还有一个就是他的品德。能够达到这种品格,他的品格非常高尚。 [2010-06-12 15:13]
记者: 您作为华老的亲传弟子,您觉得华老给您的最大的教育是什么?您觉得受益最多的是哪方面?是数学研究方面还是品德方面? [2010-06-12 15:12]
杨德庄: 十几个院士,跟华老有关系的就很难说了。直接关系的,数学所的王勇院士,今天参加了。路启德院士、山东大学校长,陈景润,受他影响的还有冯康、石东迟、林群,不仅如此,受华老影响的大数学家,邱天同,他虽然没有和华老见面,他是在香港念的中学,但是念了华老的书。因此每一次讲话,华老90寿辰的时候,世界数学家到北京来庆祝华老寿辰,第一个被选上,世界数学家联盟每一年在全世界选一个一流数学家,这个数学家必须当年是逢时的,不管去世没有去世,在中国第一个被选上的就是华罗庚,2000年90寿辰。今年是100周年了。在这个大会上邱天同就说我是华老的学生。为什么呢?他说因为我念的华老的书。受他的影响不仅仅是,他来影响底下,有多少院士,当然还有大量的不是院士,也是很著名的数学家。所以影响面非常大。 [2010-06-12 15:12]
记者: 华老回国后他是为中国培养了很多科学家,您还记得华老回国以后到底有多少院士、多少科学家? [2010-06-12 15:12]
杨德庄: 华老的爱国心非常强。他一定要发展中国的数学事业,他宁肯把钱退了。一般人拿到钱,钱都来了,巴不得就出去了。他是为了发展中国的数学事业,他当时已经是世界领袖科学家之一了。包括他上午说的,从英国赶回来。当时在英国剑桥大学,华老这辈子有5个创作高峰。我感悟的,一般一个数学家一个高峰,这辈子做一个事情,一个高峰,没有更多的成果。华老第一个高峰就在剑桥,第二个在西南联大,第三个在美国,第四个高峰是回国六年时间,第五个高峰就是搞应用数学的高峰。对发展中国的数学事业做了他毕生的、而且和国家的发展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 [2010-06-12 15:11]
杨德庄: 回来有一个很重大的事就是为了发展中国的事业。因为他在四十年代西南联大已经形成了这样一个发展中国数学的蓝图。他就要回来发展中国的数学事业,今天上午华光讲话的时候提到了其中一件事情,当时46年又马上到美国去,当时政府派他去。钱已经到了昆明了,华老决定说我推辞,我补充一下为什么推辞,因为当时在美国有一个数学家叫施格尔,他做的事情和华老当时做的是一样的,制作函数,华老做的已经在国外发表了很多文章了,国际上都认为他做得比他更精神,比施格尔更精深。但是施格尔在普林斯顿是一个领头的数学家,华老说我如果这个时候出去,我的成果就归到他的学派去,我应该在国内把它做完了,然后出去说这是中国人做的。 [2010-06-12 15:08]
华光: 家人从来没有谈过这个事,我父亲也没有谈过。 [2010-06-12 15:07]
记者: 家里人有怨言吗? [2010-06-12 15:07]
华光: 当然比美国差多了。 [2010-06-12 15:07]
记者: 您回国以后,家里生活条件怎么样? [2010-06-12 15:07]
华光: 有人说我父亲在美国有房子、有车、工资也高。实际上有一个误解,我父亲去美国实际上并没有想在美国呆。所以他根本没有在美国买房子,也没有钱买房子。车是有的,工资也不会太低。他去的时候就是为回来的。所以一听说解放了,他马上带着全家人没有任何犹豫的回来。所以,有很多人说他放弃了洋房、汽车,实际上洋房没有,但是工作条件很好,工资也不低。生活问题很好。但是,他说我在国外培养外国学生,还不如我培养自己的学生。回国以后,他真的希望把国家建设好。因为他在美国也是受到了很多人的,有些人对他很好,但是有些,你到那些餐馆、洗衣房那些地方去,人家就看不起黄种人,他受到太多的,民族不强,所以他个人觉得受人歧视,所以他数学学得很好,他的我一定要为国家争气、为民族争气,把国家建设好。 [2010-06-12 15:06]
记者: 华老当时在美国的时候为什么决定回到中国? [2010-06-12 15:06]
华光: 他当然希望我们学数学,我大妹子学的数学,我也不算学数学。因为有个情况,因为我父亲46年去了美国,48年底把我妈妈和我们兄弟三个人接去了。所以,我大哥、二哥在上中学的时候,没有好好的上过,因为我们来回跑,原来在昆明,然后到上海,又到美国,所以影响到我们专业选择,我大哥后来没有办法,本来也想学理工科,但是因为中学学得不合适,没有按常规那么学下来。所以他学了医,但是他是一个很好的医生。我大姐原来是燕京大学物理系,后来因为参加地下工作,也是搞了地下工作。下面可以搞得好一点,但是后来碰到文化大革命了。对我们都有影响。 [2010-06-12 15:05]
记者: 他对您兄弟姐妹的职业选择有影响吗? [2010-06-12 15:05]
华光: 当然和别人家有一点不一样,但是我父亲他确实忙,而且说实话,我还有点怕他。因为他在家里工作的时候是绝对不允许别人打扰的。但是他对我们自己的工作选择是不干涉的。很多人觉得他一生做这么多贡献,给我们时间少点。但是我们觉得值得,而且我们为他感到骄傲。 [2010-06-12 15:04]
记者: 华老平时工作那么忙,肯定是陪家人的时间不是很长。家人心里面有没有怨言? [2010-06-12 15:04]
华光: 没有,因为我父亲工作比较忙,而且当时我比较小,所以他没有办法在这些事情上跟我有一些交流。所以以前对他的情况并不特别了解,对他的情况比较了解还是我们刚才说的那几段时间。一个是他住院那一段时间陪了他两个多月。还有,推广双法,跟他在一起工作了一年。还有就是在加州理工学院,我跟他在一起呆了一年。在这个相处时间比较多的地方,谈得比较多一点。所以了解的情况就多一些。 [2010-06-12 15:03]
记者: 您是跟华老的学生相处了很久是吗?您的父亲对于您和对于学生之间有没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010-06-12 15:03]
杨德庄: 他在中国科技大学力学系学的力学。但是数学系的主任是华罗庚,力学系系主任是钱学森。在原来传统的数学里面,数学和力学是放在一起的。所以,靠得很近。 [2010-06-12 15:03]
华光: 我们没有做数学研究,主要是他推广双法的时候,我们在一起,在学长的带领下一块去参加这项工作。 [2010-06-12 15:02]
记者: 您为什么选择跟随父亲继续踏上数学的研究道路? [2010-06-12 15:02]
华光: 六个,三男三女,只有我一个大妹妹是搞数学的。 [2010-06-12 15:02]
记者: 想问一下华光教授。您家有几个兄弟姐妹? [2010-06-12 15:02]
杨德庄: 第二,对经济数学方面,我们国家计算机的发展,当时老出现问题,他提出来一个模型,不单提出模型,还提出一个技术、一个方法,这就是两法。当然,没有实践,没有实践不等于说这个工作不重要。实际上即使在现在我们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宏观控制依然很重要。我们都想把这个来实践一下。因为国际上有一个理论,是美国的杨天福提出来的,他提出了11年,然后就得了诺贝尔奖,华老提出来过,因为中国的条件需求不足,我们努力去实践。 [2010-06-12 15:01]
杨德庄: 第二步就是发展应用数学,从普及数学方法做起。普及的同时,华老转到应用数学是1958年,当时推广的是因数问题,后来65年是方法开始的。在这个过程中,华老同时考虑双法的两个层面,一个是普及层面,一个是创造层面,创造层面两个工作也是1958年开始的。其中一个非常好的工作现在称为华罗庚管理方法,出过专著,是1981年出的。 [2010-06-12 15:01]
杨德庄: 三部曲:第一,先发展纯粹数学,包括分支。不是回来就发展,他最好的工作当时是在数论方面,他回来就把数论、代数、几何,几个方面他都领着来做这个事情。领的做法基本上是世界数学中心,当时欧洲数学中心的模式,和他在美国普林斯顿的模式,带出来的数论有陈景润,现在在数论方面出了一个刊物,评解题数论在中国,不单单评解题数论,把华老的方法都评到了。华老的工作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紧接着我们说华老回来,有这么一个规划,先是把纯粹数学发展了,然后紧接着今天下午是李伯杰院士,原来北大请的夏培,夏培是因为在科学时报上写过文章说华老是发展中国计算技术的创导和筹建者。 [2010-06-12 15:00]
杨德庄: 然后,他还有一个,计算技术和计算数学。当时,全世界还正在研制电子计算机。电子计算机的研制成功是1947年,华老当时并没有跟那个研制的人见面,但是华老有这个立场,他对中国的数学规划是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是有文章的,是有华老的亲笔文献的。这个亲笔文献,他当时跟我说的时候,并没有告诉我他有亲笔文献,他说不能说。但是他有这个规划,有这个规划不是放在脑子里面,就停留在那里了。49年他到美国去,50年马上赶回来,又发展中国的数学事业。 [2010-06-12 14:59]
杨德庄: 华老的想法不是这样,纯粹数学,他认为不但是在某些分支,而且在他感觉到需要发展的分支有用,这是与众不同的。第二,又搞应用数学,当时大家对应用数学的认识都很肤浅。但是华老罗列出来应用数学的几个方面的事情,比如说测量学、弹道学、统计学、都把他归在这个,当时能够认识到这个水平已经很不简单了。他觉得应用数学的发展对于国家是非常重要的。 [2010-06-12 14:56]
杨德庄: 华老说要想做更高体制的数学,必须破除人们对数学的迷信。做出了有成效,原来这样的方法就收到这么大的效果,下面大家就接着做更高层次的。我当年问了华老,发展我们国家的数学有一个纲领、有一个规划。这是四十年代形成的,这就是华老的伟大所在。当时,三十多岁,全世界像他这样的数学家,对发展本国数学有一个纲领、有一个蓝图,非常少。当时他的规划就是这样,当有人认为中国很落后,应用发展数学,只能在数学的某些分支上有一些人去做,能取到一些的世界前沿,那就成功了。 [2010-06-12 14:55]
杨德庄: 统筹方法和优先法推广之前。是先做试点的。经过了三次试点,第一次试点是在77市场在北京做试点,不是非常成功。不太成功,下面就没有把握了。华老就有这个大数学家的魄力,他又继续做。因此第二次试点就在西南铁道部做第二次试点,成功了。回来以后,因为华老还有一个方法有选择,就到上海做第三次试点,又成功了。然后就在全国铺开。那是二十几个省市、几千个工厂。经华老普及的人数百万人计。因此,可以说华老的方法是百万人的数学。收到的效益,不用说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非常重要。 [2010-06-12 14:54]
杨德庄: 我先补充一下双法的问题,大家都集中在这个问题上。华老这么伟大一个数学家,他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数学要为经济建设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先从普及数学方法做起。普及数学方法,后来就是数学技术。58年先做的是其他问题,收到一点点成效,但是华老不满意。后来他又寻求更好的方法,后来就寻找到了统筹方法。 [2010-06-12 14:54]
主持人: 上午我听有的教授讲说华罗庚教授对我们中国应用数学的发展做了规划,我想问一下这个规划现在是什么样的?或者当时提了哪些规划? [2010-06-12 14:51]
陈德泉: 而且优先法,刚才谈到的一些具体的项目,实际上统筹方法和优先法这个思想方法是深入人心的。比如说那个时候,什么上面生产的时候都有一个最合适的供应条件,无论是配方也好,或者是工艺也好,或者设备的一些参数的确定也好,都有这样的。所以通过推广双法,而且也推广了这么一个理念,工人、技师在做这些工作的时候,都想象,是不是能够找到更合适的方法、更合适的条件。 [2010-06-12 14:51]
陈德泉: 华老的统筹方法现在还有人在做。比如说我们在81年的时候根据裴老的建议,科协的书记,那个时候就建议华老成立一个协会,我们就成立了优先法统筹方法与经济数学协会,华老任理事长。现在我们的协会下面也有一个分会,是专门搞项目管理的,原来成立的时候叫统筹方法研究专业委员会,现在叫做项目管理。而且这个项目管理目前在全国不少的地方都是,比如说像卫星的上天、神五神六,他们都是根据这个项目的管理办法在做的。最近我刚刚从贵州回来,中海油他们建造了一个单体最大的炼油厂,他们也是用统筹方法与项目管理的方法进行管理的。而且这些重大的项目,我们在国际上也获得了项目管理的重大奖,有的是获得了金奖,有的是获得了银奖 [2010-06-12 14:50]
记者: 现在双法还有人在研究吗?他现在的发展情况是什么样的? [2010-06-12 14:50]
颜基义: 我虽然没有直接参加过,今天我们到会的一个姓孙的同学,他当年也参加了双法。他告诉我们说,华老的双法不仅那个时候在起作用,现在都还在起作用,他觉得很了不起。他觉得我们刚才过五亿吨的时候,其中为什么能过五亿吨,就是因为我们这个配方的优势。这个配方的优势正是当年我们推广两法的时候,华老所推广的方法。所以后来他们说由于地方的优势,使得钢铁产量很快就上去了。而且超过了日本。我们年轻的时候,钢产1070,58年的时候就了不得,而且我们是5亿吨。我们同学刚才提到了这个。所以他的作用,不但那个时候有,而且现在还在进行。 [2010-06-12 14:49]
记者: 扬教授和刘教授有没有什么补充? [2010-06-12 14:47]
陈德泉: 比如说两淮基地煤炭基地的建设、当时要说值60个亿,在山西的煤层很浅、好挖,但是运输很难,它又远离能源缺少的上海、华东地区。而两淮煤炭埋藏得很深,600到700里,但是运输条件是比较好。当然还有河南、山东这样一些选择。到底选择什么样的地方比较好?而且做完这个项目之后,当时报纸上都谈到了国家在这样的重大项目要找专家进行论证。而且那次论证的时候,不只是华罗庚教授带领的数学工作者,还有各行各业的专家一起做了这项工作。而且从那个时候开始,华罗庚教授就带着我们在省一级、国家一级,按照万里同志要求的发展规划和重大项目的论证。而且华老领着我们做的项目都是经济效益可观的,而且至少有5个项目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还有的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奖,还有实际项目获得了科学院的科学进步奖和重大项目奖 [2010-06-12 14:47]
陈德泉: 应该说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很明显的。我记得是82年的时候,那个时候国家经委曾经把优先法统筹方法选为18种在实践中运营效果好、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管理科学方法。而且他在一开始的时候,18个里面有两个是我们的统筹法。而且双法的应用不只是用在原来的普及推广上,特别是后期万里同志担当工作之后,两淮和大庆的论证,都为中央领导的决策提供依据。而且中央采纳了华光教授的意见。 [2010-06-12 14:46]
记者: 您觉得双选法给社会带来的经济效益是怎样的? [2010-06-12 14:43]
计雷: 这个事情对我是印象很深的。而且在去之前,我怕我没有做过,我跟华老叫苦、要人。那个时候我们两个小组去的,华老就说,你去,又跟我讲说,遇到什么困难你给我打电话,我们联络。实际上华老培养人,是把他放在刀尖上,你坐着不行,我拉你上来。这样一个培养人的过程。我非常简单的概述这么一个项目的情况。 [2010-06-12 14:42]
计雷: 我们就用化疗的统筹法进行合理的安排。采取一种均衡的运输。原来日均装车量是702车,我们做了一个方案,做实验的当天,我们跟华老打电话说,方案做出来了,要跟华老汇报,华老当夜就坐车从太原赶到口泉。那是冬天,77年年初冬天,叫雪夜过雁门关,道路情况都不是很好,非常危险。赶到现场做实验。做实验的当天我们就达到了853车。原来是702,就提高了150车。150车,一个车皮是60吨。一天能够多运出多少,一个60,一百个600,多比平常多运出一万吨。他一百万吨,按照这个水平,一百天运出来没有问题。但是实际上当天做了实验。工人师傅自觉的开着庆功会,庆功会很短暂,大家都非常高兴,因为实验成功了。华老在庆功会上最后讲了一句话,大家非常感动。他说:我是人民代表,我现在代表人民表示感谢,我代表北京市的老百姓感谢你们。因为北京已经没有煤烧了。科学院的北边的大楼管子都冻裂了,供不了暖。最后已经达到了日平均装车1503车。没有几天就把煤都运出来了。 [2010-06-12 14:41]
计雷: 我感受最深的时候是77年,那个时候国民经济开始恢复,那个时候最缺的是人员。77年国货地方的电厂只剩下一两天的煤了。像北京,工厂都是开始停山,老百姓家里面都没有电。这个时候有一个,华老带我们到了山西省,山西省提出一个项目,请华老解决。就是山西省口泉有一百万吨纯煤运不出去,有煤,这个煤质量好,还自燃,你不运出去,他自己燃料掉。说希望华老组织人到山西口泉去运纯煤。这是在77年。77年我们这个小组去了口泉,到了口泉以后,那个时候已经有多少波的人组织人去解决这个问题。甚至当时级别非常高的带队的人去了,还是没有运出来。我们一去,他听说我们要把煤运出去,他们都说,你们是不是来放卫星了?就是说我可以一天把这个煤运很多运出去,但是第二天、第三天就没有运力了。就是铁路运输是一个车一个车跟着走的,为了要把这个煤运出来,必须有进有出才能循环。他为了放卫星,头一天一个煤都不往外运,拼命把空车皮往里面塞,装上煤,只出不进。这个时候,这一天运很多煤出来了,他们叫做放卫星。对我们非常非常反感。 [2010-06-12 14:40]
陈德泉: 这个让计雷讲。 [2010-06-12 14:37]
记者: 听说您跟随华老做了很多推广双法的工作,您跟我们讲述一下,您和华老做推广双法的过程中的一些难忘的过程。 [2010-06-12 14:37]
陈德泉: 我们当时是日本的数学会,在东京华老做了报告。在日本他们组织了一个财团来听我们介绍的情况。他们说听了你们的介绍,我们就不再请第三方进行论证了。 [2010-06-12 14:37]
记者: 介绍一下你们去日本的行程和具体做了哪些事情? [2010-06-12 14:37]
陈德泉: 这里有计雷和我。 [2010-06-12 14:37]
记者: 您当时跟着去了日本? [2010-06-12 14:37]
陈德泉: 后来没有办法,我就找了万里总理,万里总理说,你跟华老说,明天上午我去看他。我和华老汇报了之后,华老说,你给万里办公室打一个电话,跟万里办公室说明天早上我们九点准时到万里办公室。后来我们第二天到了万里的办公室,万里同志跟他谈了谈工作,也问了他的身体,而且劝他这一次要出国了。但是华老说小陈到万里这里告我的状,后来万里还是劝他修养一段再出国。华老讲,我知道,如果我躺在病床上抢救的可能性也就是2%、3%,但是我不能躺在病床上等死,我还是想为国家做点事情。在这么多次的坚持下,万老同意了他出去,而且也建议他在工作的同时,也要注意身体。 [2010-06-12 14:35]
陈德泉: 华老去日本之前已经犯过两次心脏病,去日本之前他住过北京医院,北京医院的医生告诉他,你在病床上患病的话,()的可能性就是2、%3%。医生告诉他不要去日本了。但是他去了日本,还去了欧洲。华老没有听医生的意见,后来让我们劝,我们劝了一下,华老也不大听我们的意见。因为我们都是听华老,而且华老因为我们这样跟他谈的问题,影响他的工作,他也会发脾气。而且他有心脏病,我们也不敢长时间跟他谈这个事。 [2010-06-12 14:34]
记者: 先问一下计雷教授,我们听说华老在去日本以前,他的身体状况就不是很好。我们想问一下去日本之前他的身体状况是什么样子的?听说他还有两次发病的情况,给我们详细的介绍。 [2010-06-12 14:32]
主持人: 在访谈活动开始之前,先向大家介绍一下今天下午参加访谈的几位嘉宾,第一位是计雷教授,今天下午他也做报告。第二位是华老的儿子华光教授。第三位是陈德泉教授,他也是华罗庚教授的学生。第四位是杨德庄教授,也是华老的学生,和华老一起做应用数学方面的研究。第五位是颜基义教授,也是华老的学生。今天下午这几位嘉宾都给我们做了深度的报告,现在有两位编辑有一些问题想向这几位嘉宾提问。现在就由编辑来提问。 [2010-06-12 14:31]
主持人: 直播将推迟到14:30开始,各位敬请期待。 [2010-06-12 13:57]
主持人: 直播将于14:00开始,各位敬请期待。 [2010-06-12 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