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重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工作

 

  此次地震造成的大范围了次生山地灾害,使城镇、农田、道路、电力、通讯和供水、供气等重要设施破坏严重,对区域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也造成明显损害,导致区域生态脆弱性增大,山地灾害风险升级,威胁增大,严重影响人居环境、基本农田与水源地等的保护以及河流生态化管理。因此,灾后恢复重建必须建立在震区资源环境承载力重新评价与主体功能定位的基础上,需要经过科学规划和布局。

  《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由中国科学院牵头,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地震局、气象局等有关部门参加。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遥感应用研究所、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成都生物研究所等7个单位的60多位科研人员组成的项目组。经过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5万余字的“汶川地震重灾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经过相关部门的验收,目前已正式定稿上报国家。

  该报告分别从工作基础、重灾区自然与社会概况、地震对重灾区资源环境的影响、地震和此生山地灾害特点及其危险性、地震重灾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要素评价、地震重灾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分析以及基本结论等七个方面对震区恢复重建提出了适宜人口规模和城乡居民点建设的总体范围,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将在灾后重建中,发挥重要科技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