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M的传输层
很难说清ATM是否有传输层。一方面,ATM层具有网络层的功能,并且其上还有一层(AAL),从分层角度看AAL便是传输层。一些专家同意这一观点。此处所使用的协议之一(AAL5)功能上类似于UDP,而UDP无疑是传输层协议。另一方面,没有任何一个AAL协议像TCP那样提供可靠的端到端的连接(尽管这些协议只需做很小的变化即可)。另外,在多数应用中,在AAL之上还使用了另一个传输层。不再细究了,就在这一章中讨论AAL层及其协议,而不管它是不是真正的传输层。
ATM网络的AAL层与TCP具有本质区别,其主要原因是设计者对传输音频和视频数据流更有兴趣,为此迅速传送比精确地传送更重要。ATM层连续输出53字节的信元。信元中没有差错控制、没有流量控制以及其他种类的控制。所以,它不能很好地满足多数应用的要求。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在建议I.363中,ITU在ATM层之上定义了一个端到端的层。这一层称为ATM适配层AAL(ATM adaptation
layer),它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历史:充满了错误、反复修订以及未完成的工作。
AAL的目标是向应用提供有用的服务,并将它们与在发送端(方)将数据分割为信元、在接收端(方)将信元重新组织为数据的机制隔离开来。它按照3个坐标轴来组织服务空间:
1、实时服务和非实时服务。
2、恒定比特率服务和变化的比特率服务。
3、面向连接的服务和非连接的服务。
原则上,用3个坐标轴和每个坐标轴上的2个值可以定义8种不同的服务。ITU觉得只有其中的4个有使用价值,并分别命名为类A、B、C、D。其他几种则未得到支持。目前主要的不同是传输类(ABR、CBR、NRT-VBR、RT-VBR和UBR)之间,而不是这些AAL支持的服务类之间。
为了处理这4类服务,ITU定义了4个协议而后来发现对于类C和类D的技术要求十分相似,从而将AAL3和AAL4合为AAL3/4。计算机工业当时浑然不觉,后来才发现它们都不令人满意。后来暂且定义了另一种协议--AAL5来解决这个问题。
[上一页][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