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林总总说北极

  源远流长的历史

  顽强的北极生命

  资源开发与保护

 

 

 

   北极博物馆 > 顽强的北极生命 > 北极生物与人类社会


北极鸟类的生存绝技

北极候鸟必须在两个月之内完成
交配、孵化并长成鸟的繁重任务

  以昆虫为食的鸟类则有各自的生存技巧,候鸟以长途迁徙来逃避北极的严寒,而长年生活在北极地区的留鸟则以丰厚的羽毛与恶劣的气候抗争。例如,大雁就是极具代表性的候鸟之一。秋天,大雁南飞;春天,大雁北去。它们排成整齐的“一”字或“人”字,划破长空,激起人们无尽的联想。但你知道它们是自何处而来,向何处而去吗?事实上,它们正是秋天自北极而来,春天往北极而去的,据统计,在北极度夏的候鸟共有100多种,来自于世界各地,它们所采用的策略就是三十六计,走为上策。秋天一到,便逃之夭夭,离开北极。

猎鹰正在向逼近其巢的敌人
发起攻击

  大部分鸟类学者认为候鸟的迁徙是内在因素(如遗传性)和外在因素(光照、食物)所引起的综合性结果,内因是迁徙的根据,外因是迁徙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而且,鸟类的迁徙并不仅仅是一种被动的逃避行为,而是一种主动的,看上去像是一种计划周密的旅行,有着准确的时间、路线和明白无误的目的地。小小的鸟类怎样能够做到这一点,也是生物学界一个悬而未决的谜题。

雪猫头鹰以地鼠为食,其数量
取决于食物的丰富程度图

一只小猫头鹰正等待喂食,
如果父母找不到食物,它就
会饿死

  除了有效的迁徙之外,要在北极只有两个多月短暂的夏季内完成交配、产卵、育雏、飞离等重大步骤,这对所有的鸟类都是严峻的挑战。而且还必须随时准备对付天敌的入侵和应付饥荒的威胁,其困难程度就可想而知了。但在长期的生存竞争中,鸟类都演化出了一套生存的绝技。例如,为了逃避天敌,北极鹅总是把自己的窝筑在高高的悬崖上。这样虽然可以使馋嘴的狐狸无计可施,但却也给自己的幼仔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因为小鹅孵出来后几个小时就得离开老窝到草地上去觅食。而它们又不会飞,只能冒着生命危险往下跳。有趣的是,它们的肚皮上都生有厚而密的绒毛。而在下落时又总是把两只带蹼的脚丫子张得大大的,就像是两把小小的降落伞,所以大部分小鹅都能奇迹般地安全落地。另外,它们总是组成成千上万乃至几百万的大群,给天敌造成一种威慑,也是它们求生的妙法之一。最有趣的也许要算猫头鹰,众所周知,在其他地方的猫头鹰总是白天睡觉,晚上捕食。但在北极的夏天,根本就没有黑夜,所以这里的猫头鹰只能是大白天捕食。它们的生存主要取决于旅鼠的多少。旅鼠多时,它们就能大量繁殖,旅鼠少时,聪明的猫头鹰则会主动进行“计划生育”,少生甚至不生。不仅如此,它们平时也随时随地做好应付饥荒的准备。例如,它们总是每隔2~4天才下一个蛋,这样,幼仔孵出来就会一个比一个大,哥哥弟弟、姐姐妹妹分得清清楚楚。一旦发生了饥荒,父母捕不到食或者死亡,那么大的就可以把小的吃掉而使自己得以存活下来。尽管看上去有点残酷,但却也是生存所必须,这也是环境逼出来的。

冬天雷鸟一身雪白,夏天则换上斑斓的羽毛,以便于伪装

  雷鸟是寒带地区极具代表性的鸟类,也是北极地区最重要的留鸟。它们不仅全身披覆着厚厚的羽毛,而且连腿部、爪子以至脚底也为羽毛所覆盖,就像是穿了一双厚厚的羽绒鞋,既保暖又减少了压强,特别适于在雪地上行走。而北极海鸥虽然小腿和瓜子上没有长毛,但却实行双重体温,即其小腿以下的温度只有0℃左右,比身体其他部位低得多,几乎低40℃,这不仅减少了热量的散发,而且当它们站到冰雪上时也不会感到特别的冷。驯鹿也是如此,其腿部温度也比正常体温要低10℃左右,不仅减少了热量的散发,而且也确保腿部免受冻伤。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