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博物馆 > 南极圈里知天命 > 极地科考 >  海上作业
 

 
 

2月3日 星期日 晴

南极日出日落在何时

  早晨5点醒来,忙带着像机上甲板想拍日出。其实,太阳早已升上桅杆了。看来,要拍日出,大约要在凌晨02-03时。日落在何时呢?昨晚10时10分,我上甲板想拍日落,可惜已经晚了,太阳早已落入海平线以下。看来,这儿拍日落,大约要在夜里九时左右。

南极近地面大气潮汐

  在来南极之前,我曾研究过我国的近地面大气潮汐,发现在近地面的太阳气压分波振幅的分布并非如Chapman教授在"Atmospheric Tide"一书中所描述的那样。他认为,就全球平均而言,太阳气压半日分波的振幅大约为全日分波振幅的二倍,因此,不少大气潮汐学家纷纷假说,以研究"为什么近地面太阳气压全日分波被抑制而半日分波被放大"的问题。就我国200多个地面的多年平均资料来看,不是太阳气压半日分波振幅大于全日分波振幅,而是相反,全日分波振幅大于半日分波振幅。再者,太阳气压全日分波及半日分波振幅的大小明显地受下垫面状况影响,即,沿海岸及河谷、湖泊周边与水相邻地区,半日分波振幅大于全日分波,而其它内陆和青藏高原地区,则是全日分波振幅大于半日分坡振幅。

盘旋于南大洋上空的“红嘴红尾鸟”

  根据我国近地面大气潮汐特征,我想,昭和与瑞穗两站均为南极站点,前者夏季无冰雪覆盖,后者全年均为冰雪覆盖,下垫面不同,可能它们的近地面大气潮汐也有所不同。我发现,昭和与瑞穗两站均有好几年地面气压自记资料,从中整理出了每天24次连续的多年逐月平均气压日变化资料,这正是计算近地面大气潮汐的宝贵资料。

 

南极的地气热量交换

  就全年而言,南极地表相对于大气是个冷源,即地表从大气吸收热量。这是大家共知的事实。然而,对于不同的下垫面,其逐月情况,逐日,逐时情况如何,并不清楚。我找到了瑞穗站的逐日24次的感热通量观测资料,这对研究南极大陆对于近地面大气的冷热源作用颇有价值。从这两年感热通量观测资料看,在南极盛夏,即12月与1月,在1米以下,是地表向大气输送热量,即是说,地表是大气的热源。值得好好研究。

拍南极日落

  这里提到的南极实际应是南极地区,即南纬66度33分以南的地域。

  晚上9点15分,我带着长焦镜头像机,来到左舷甲板,等待拍摄南极地区的日落。我欣赏着日落前的美景。西面的天边挂着一些层积云,夕阳映照,云层泛起了红黑相间的光带。兰海波涛,夕阳斜照,远望,宛如红兰相间的花地毯。等待南极日落,真有点恋人等待约会那样难熬。我索性唱起歌来。尽管歌名已记不清,但仍信口哼起来,什么"一束红光洒东海,一团火焰出水来……",什么"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什么"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鬼子的没日就要来到……"我似乎已经忘记我正站在一艘日本的考察船上……。三十五分钟过去了,正值晚九时五十分,太阳与海水相接。此时,很奇怪,太阳四周的天空却呈黑色,天暗下来,唯独太阳宛如一团火球。晚九时五十八分,太阳完全坠入海中,西边的云彩迅速泛起一层红晕,就像火烧赤壁时的天空一样,比日落前的天明亮多了。

  

  [上一页] [下一页] 

 

 

 

天涯何处是南极  

 

科学探索的圣地  

 

冰雪世界藏巨宝  

 

极地生存试身手  

 

南极圈里知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