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展

返回
  • 展出单位:中国科学院中-非联合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中-非联合研究中心(简称“中-非中心”)是中国政府在境外建设的第一个大型综合性科教机构,也是中国科学院首批“发展中国家”境外科教合作机构之一。 中-非中心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紧密对接我国对非战略重点工程建设,围绕生物多样性调查和评估、生态环境保护、重大灾害预警、地理遥感数据信息分析、微生物分布格局调...

  • 展出单位: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长江江豚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度濒危物种。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干流宜昌至长江入海口、大型通江湖泊(洞庭湖和鄱阳湖)及其支流。2017年的考察结果估算数量约为1012头。长江江豚保护措施主要为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人工繁育。自2012年起,共建立10个长江江豚保护区。

  • 展出单位: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垃圾填埋场好氧通风预警系统由多组分气体监测系统和风机预警控制系统组成,是由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于2018年首次开发完成,气体监测系统实现了甲烷(0-100%)、氧气(0-25%)和二氧化碳(0-100%)等气体浓度的同步实时监测,风机预警控制系统实现了风机风量的自动控制和预警,开启了垃圾填埋场好氧修复工程的高效运行,先后在全球最...

  • 展出单位: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等

    “巅峰使命”珠峰科考2022年4月28日全面启动,这是2017年第二次青藏科考以来学科覆盖面最广、参加科考队员最多、采用的仪器设备最先进的综合性科考,是人类在珠峰地区开展极高海拔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的一次壮举。

  • 展出单位: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 展出单位: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等

    空间科学以航天器为主要平台,研究发生在日地空间、行星际空间乃至整个宇宙空间的物理、化学以及生命等自然现象及规律,在促进航天技术创新、拓展空间应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和平利用空间、提升大国地位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战略意义。

  • 展出单位: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大科学装置是支撑基础科学前沿研究和多学科交叉前沿研究的公共平台,其建设和运行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核心、原始创新能力的高低。作为承担我国大科学装置建设和运行的主要力量,中国科学院先后建设和运行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及北京同步辐射装置、500米大口径等一批大科学装置,为我国基础科学研究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大科学...

  • 展出单位: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等

    2020年10月28日我国自主研发的深潜器“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创造了10909米的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从“蛟龙”号到“深海勇士”号再到“奋斗者”号,以载人深潜为代表的中国海洋研究一步步走进深海。 载人舱是全海深载人潜水器的核心关键部件,是人类进入万米深海的硬件保障和安全屏障,标志一个国家载人潜水器的技术水平。中国科学院金属...

  • 展出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智能导钻系统要在地下几千米深的坚硬复杂岩层中穿行,面临井下高温(175℃)、高压(172MPa)、强振动冲击等复杂环境条件,通过十余种测量仪器精准探测出钻头前方油藏储层位置(定准目标),并通过高效导向钻井工具钻遇油藏(打准目标),实现深部钻井的“智能巡航”。

  • 展出单位: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位于四川省稻城县海子山,海拔4410米,占地面积约1.36平方公里。观测站是一个由5195个电磁粒子探测器和1188个缪子探测器组成的一平方公里地面簇射粒子阵列、78000平方米水切伦科夫探测器、18台广角切伦科夫望远镜交错排布组成的复合阵列。主要用于探索高能宇宙线起源及宇宙演化、高能天体演化和暗物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