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学说的起源
原子世界的信息
认识原子及核能
二战期间核动态
核武器来势汹汹
核能的有效利用
核危害与核废料
中国核工业发展
巧妙应用放射性

 

 

   核能> 核武器来势汹汹



 

以核制核保卫和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久,新中国诞生了。

  新中国尚在开始建设的阶段,中央领导人就请科学家带着简易仪表及矿石到中南海演示核放射性原理,接受了核能方面的知识,并从此开始了中国成功的核计划,中国的核武器为保卫国防、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广泛的普及教育,对改善各国领导层的思想、知识构成是大有好处的。对核子科学原理及其巨大能量的认识,了解外部世界的科学发展情况,无疑有利于沟通不同意识形态国家的立场和感情,使大家能平心静气坐下来探讨彼此关心的问题,从而增进互相理解、建立共同语言,促使各国领导人为世界和平共同负起责任来。

  自从核子的巨大能量明确地介入人类生活,科学家立刻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之重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原子弹计划的缘起,是西拉德等起草、由爱因斯坦署名的给罗斯福总统的信件。对美国这项有史以来国家出面组织的最巨大的最冒险的工程,西拉德是积极的鼓吹者和推动者。但就在雏形原子弹快要研制成功,原子弹的空前杀伤力已渐见端倪的时候,1945年 3月,西拉德希望面见总统,他先写下了一个备忘录,并由爱因斯坦于3月25日再次写推荐信,递交总统,以陈述使用原子弹应采取慎重的态度,不然会引起核军备竞赛的恶果。无疑,这些想法是从维护美国利益的立场出发的,他们的忧虑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以西拉德为首的轰轰烈烈的反对使用原子弹的运动。遗憾的是,信件送达白宫后不久罗斯福去世了。

  6月,有西拉德等参与起草的《弗朗克报告》指出“我们既不能指望采取对与我们竞争的国家进行核能基础科学事实保密的方法,又不能采用垄断所需原材料的方法来避免核军备竞赛。”战后的事实证明这一预言是完全正确的。只是他们的估计还不足,这篇报告认为:“只有苏联和中国是现在唯一能够在核打击之中生存下来的大国。”其实,到80年代各国已拥有的核武器数量,已足够把整个世界的人类毁灭多次。

  后来,美国氢弹构思的主要奠基人泰勒,回忆他涉足政治军事的过程时,记起1932年在德国的一位前苏联学者对他说的话:“希特勒在崛起,我们科学家不能浪费时间,我们不能只研究概念和理论,我们必须去干实事。”这段话给泰勒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39年,罗斯福总统在全美第二次科学会议上讲话时,强调了科学技术在当时的重要性,号召美国科学家以一切可能的方式反对希特勒的战争,保卫美国和世界和平。罗斯福总统的讲话激励了泰勒,促使他参加了美国的战时核研究,他认为保持美国在武器技术,特别是在核武器技术方面的领先,是美国科学家的职责,也是美国安全的支柱。他对氢弹研究的特殊努力,原因就在于此。然而,泰勒也反对盲目使用核武器。

科学家与社会  悲观的论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