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龙聚首 共话当年数学系的教育创新实践 > 如何将三龙的精神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三龙聚首 共话当年数学系的教育创新实践    文章来源: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老科协数学院分会  

院长助理戴彧虹教授在座谈会上的讲话

今天非常高兴能参加这样一个“三龙”聚首的活动。昨天晚上,余德浩老师给我打电话让我感到非常兴奋,当然也有点短促。

我是年轻一代的数学研究者,是听着各位的名字,听着三龙的名字长大的。或者是你们中间是亲自教我的,余德浩老师当时就亲自教过我。我是92级入学,那时是在玉泉路研究生院上课,当时是挂着两个牌子,一个科学院研究生院,一个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而且周围的同学也有很多是从科大毕业的学生。

今天非常高兴能参加到这样的活动中来,我觉得了解过去的历史,对一个年轻的数学工作者是非常有益处。为什么这样说?

我是从一个非常偏僻的山村走出来,之前我对家乡一无所知,反正就知道去读书。后来我才知道,虽然我们学校很偏僻,但是是在辛亥革命兴办新学后建立的,我们小学有100年的历史。知道这些历史使我的内心感到安定。有时和别人交流时也会谈起这些,了解历史对年轻的学生特别有帮助。

我今天很荣幸地参加这个活动。我知道当时的三龙,在座的和不在座的,像我们数学院严加安院士和李邦河院士都是出自这个班,还有冯克勤老师和裴定一老师都是出自这个班。科大为我们中国数学届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的数学人才。大家比我更清楚,我是来学习的。

我想再讲一点,这个三龙,他们三位老教授亲自办班,从大一开始一直教到大四,大五,我觉得这完全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精神,我看到了“以学生为本”的精神。 我了解到的,87年邵逸夫先生想在中国科大建立一个邵逸夫楼,但中国科大说,我们不需要建楼,我们想买最先进的计算机设备。他们和逸夫先生商量后的结果,后来就没有建逸夫楼,而是买了最先进的设备。

还有一些例子也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精神,就是说,他们的学生吃饭打饭卡,他们统计了一下, 如果学生每个月打卡达到一定的次数与刷卡的总金额不超过200元的话,就自动给这个卡打入一些钱,为困难学生提供补助,目前已经资助了600万元。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中国科大的学生都特别爱读书,两个月的读书量超过一般大学学生的读书量。读的都是数学和物理书籍,而不是读一些时髦的小说。

我看到一些最新的数据,2018年我们国家有一些渠道对杰青和优青的本科院校进行了统计,中国科大这两个数字都是排在第一的。杰青有16位的人是来自中国科大,高出第二名清华9位。优青有23位本科是来自中国科大,高于第二名的北京大学9位。中国科大在文化传承这方面有很好的体现,其实从最早的三龙班就可以看出端倪来。

这里我想说的,现在在北京的大学是国科大,第一个想思考的三龙班怎样结合现在时代的特点,通过缅怀和宣扬三龙的治学精神,在新的时代怎样继承发扬。金老师你们好好研究,发挥这个作用和力量。 国科大也是和我们有关的。老科协是一个很凝聚和很团结的集体。刚才元老提到,大家年纪都比较大了。这种精神怎么得到继承和发扬?大家各自早就都是学术届很有声望的人物,怎样根据自身的特点,是不是有可能吸收一些新鲜血液,把自己的学生引入到这个活动组织中来。因为我们科学院数学院与三个大学合作办了华罗庚班的,三个大学也专门组织了一个华罗庚的研究会。数学院的这个团队,老科协也是很好的组织,是否在学生里面做一些交流互动。是否可以成立一个以三龙为龙头的这样一个研究会研究小组,促进老科学家和年轻学生的交流和互动, 试图使老一辈的科学精神得到继承和发扬。

最后,我希望“三龙精神”渊源流长,影响我们一代一代的数学人,也影响中国一代一代的数学人。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