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晚报:五成诺奖 探索变“现”

  作者:李志豪 张秀晨

   截至昨日,诺贝尔奖三大自然科学类奖项已经全部揭晓。美、德3名科学家因开发出超分辨率荧光显微镜,将显微技术带入“纳米”领域,而获得2014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如今,“纳米显微”技术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运用,每天人类都能从其带来的新知识中获益。而《法制晚报》记者梳理20年来获得诺奖的研究发现,高达52%的研究已经应用到实际生活。其中化学奖“落地”的比例稍高,达到55%。

  “我并不建议为了获奖而工作,我很享受我的研究对象,我知道它是什么—首先是科学之美;其次,我当然知道这项工作很有意义,我们的子孙后代将会从中获益。”化学奖得主德国科学家黑尔获奖后第一时间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说。

  专家解读

  50%的诺奖研究应用到生活中,这一比例算高吗?

  今天上午,光电子产业专家、职业创业家耿立建告诉法晚记者,20年内已经有50%的诺奖研究可以落地,算是很高的比例了,因为任何研究都要有落地周期,按照之前的技术,可能一项研究都要经过30年到50年的时间才能走进工业和日常生活中,但是现在只用20年就与人们生活发生关系,足以说明比例之高。

  为何多个涉及癌症的研究获得诺奖?

  耿立建说,之所以出现诺奖中很多成果最终落地到“癌症的研究和治疗”上,是因为首先癌症本身也是对不能理解的病症的别称。对癌症的研究因此成为了研究领域里的拓荒之举。每个癌症后面隐藏的“边疆地带”也恰恰成了最有价值的地方。

  诺贝尔奖认可相关的研究成果,本身也是在认可前沿开拓的人。可以说,越是不理解的领域,才越有最大的价值让人们去理解它。诺奖的颁发,正是对这些的褒奖和承认。

  这些自然科学类诺奖得主“第一反应”往往是怎样的?

  记者根据媒体公开报道统计36位得主发现,16人对自己获奖感到非常“震惊”,占比达到44.4%。7人则对自己的获奖表现得非常淡定,还有3人一度认为自己被骗了。

  震惊派

  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卡萝尔·格雷德

  我感到有些颤抖,我在想,这种荣誉的认可对于由求知欲驱动的基础科研是多么多么的美妙……

  2002年生理或医学奖得主苏尔斯顿:

  啊,我的天,我竟然获奖了。有很多同行为我鼓掌,能受到同行的肯定是莫大的荣誉。

  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罗斯曼

  在听到获奖消息后非常震惊,要求先给自己十分钟洗澡镇定一下,再接受采访

  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谢克曼

  啊,天哪! 啊,天哪!

  淡定派

  20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斯穆特说

  我很惊讶,他们居然知道我的电话号码。

  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卡佩基

  打电话的那个人非常严肃,因此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一定是真的。

  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得·格林贝格尔

  有人告诉我,如果有从斯德哥尔摩来的电话,那只能是诺贝尔奖通知。

  2008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

  像我们这样搞研究的人,已经习惯了寂寞的生活。

  恶搞派

  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拉马克里希南

  我接到获奖通知电话时的第一反应还认为这是个玩笑,我有个朋友经常和我开玩笑,我还夸奖他说话有瑞典口音。

  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梅洛

  我太太说,这是骚扰电话,他们竟然说你获诺贝尔奖了,真会开玩笑。

  感谢派

  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达尼埃尔·谢赫特曼

  这是个大日子,这要归功于以色列、科学和全世界。

  庆祝派

  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埃文斯

  不收拾房子了,我要好好庆祝一下。

  本文转载自《法制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