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气候会议和文件

  • 1994年3月2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正式生效。
  • 1995年4月7日,在柏林举行了UNFCCC缔约方第一次大会(COP1)。
  • 1995年12月11-15日,IPCC正式推出它的第二次评估报告。报告中强调采取强有力的政治行动的必要性。
  • 1996年7月8日,COP2在日内瓦举行,并发布《日内瓦宣言》,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正式进入议定书谈判阶段。
  • 1997年,COP3在日本京都举行。会议形成并通过了《京都议定书》(KP)作为实施UNFCCC的具体机制。
  • 1998年11月2日,COP4于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会议通过第一号决议案《布宜诺斯艾利斯行动方案》,
  • 1999年10月在德国波恩召开COP5。会议决定履行布宜诺斯艾利斯行动计划,促进《京都议定书》早日生效。
  • 2000年11月,COP6在荷兰海牙举行。大会主席所提出的一些建议案,未受到欧美两大主要阵营的认同。
  • 2001年4月4-6日,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完成,其中对于气候变暖问题给出了更多的证据加以证明。
  • 2001年7月,COP6第二次会议在波恩举行。美国布什政府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引发了世界各国对京都议定书是否生效的担忧。经过各国部长马拉松似的非正式协商,达成并通过了执行布宜诺斯艾利斯行动的决议草案——波恩协议。
  • 2001年10月29日,COP7于北非国家摩洛哥的古城马拉喀什举办。会议最终通过了减缓全球变暖的《马拉喀什协定》,并发表部长级的马拉喀什宣言。
  • 2002年10月,COP8在印度新德里举行。此次涉及京都议定书的会议议程更多集中于技术与操作层面的问题。会议最终通过了德里宣言。
  • 2003年12月1日,COP9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米兰举行,此次会议未能形成任何纲领性文件。
  • 2004年12月6日,COP10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
  • 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
  • 2005年11月28日,COP11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这也是《京都议定书》生效后的第一次缔约方大会(MOP1)。MOP1还通过启动《京都议定书》2012年之后第二承诺期谈判等诸多重要议题。
  • 2006年11月6日,COP12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大会的主要议题是“后京都”问题,即2012年之后如何进一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
  • 2007年2月第四次IPCC报告发布。
  • 2007年12月3日,COP13在印尼巴厘岛举行,达成“巴厘路线图”。
  • 2008年12月1日,COP14及其它相关会议在波兰小城波兹南召开,是朝向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的一个转折点,是落实巴厘行动计划谈判进程的中间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