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甬祥在中科院生态中心和计算所调研时指出:继续抓好科技救灾 着力推进创新发展

 

  5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一行到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和计算技术研究所调研。路甬祥首先代表中科院党组对两所在四川地震灾区实施的科技救灾工作表示感谢,他赞赏生态中心在5.12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立即对灾区提供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投身灾区的生态修复与恢复重建,计算所配合上海微系统所等单位在灾区成功架设了第一套宽带无线应急系统,对灾区的救援和重建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路甬祥指出,两所以及中科院其他研究所对灾区提供科技救援并参与重建工作,体现了作为国家科研机构的中科院在相关科研领域的长期积累和所具备的科技优势。中科院各单位在科技救灾的同时,要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在“急国家所急,急人民所难”中发挥的作用,以此激励我们在科研工作中进一步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世界科学前沿,挖掘自身潜力,突出自身特色,凝练科技目标,全力创新发展,为国家为人民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上午,路甬祥一行首先参观了中科院生态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察看了该中心研制的在太湖进行生态修复和治理的水华清除-生态修复专用船——泛湖治理1号,并听取该中心主任曲久辉关于抗震救灾工作的汇报,以及潘纲、王子健、贺泓、单宝庆4位研究员分别作的 “水华治理最新进展”、“北京市饮用水健康风险评价”、“环保新技术在2008北京奥运场馆的应用”和“农村水环境污染控制与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研究”的工作汇报。

  当得知生态中心的多项环保新技术均在奥运工程中做出了贡献,以及农村饮用水水污染控制研究取得了新进展时,路甬祥指出:“我们最终的目标是要真正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实际贡献,真正造福于人类。”

  路甬祥指出,以经济建设为目标,关注如何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应对突发事件并作出快速反应,是我们科教兴国、创新为民价值理念的应有之意。路甬祥希望生态中心在未来发展中,以“四个一流”为目标,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支持科学发展,与时俱进,主动调整战略目标,完善体制管理,重视多学科交叉,加强与政府和企业的联系,提高国际合作能力,使科研工作更符合国家和社会发展需求,做出具有前瞻性、基础性、战略性的创新贡献。

  下午,路甬祥来到计算所,在听取所长李国杰所做的计算所抗震救灾工作与研究所总体工作汇报后,参观了该所计算机系统结构、智能信息处理、网络科学等重点实验室,并听取了研究人员所做的基于“龙芯”芯片的低成本计算机、千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个人高性能计算机的汇报。

  路甬祥对计算所近几年凝炼科研目标和取得的关键重要核心技术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还对计算所正在实施的“网络型”研究所布局表示赞赏,他说,无论是在龙芯、曙光的重要核心技术研究方面,还是在体制创新、为地方政府经济做贡献方面,计算所都取得了很大成功。希望计算所在考虑自身发展的过程中,要加强与院内、院外及其他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挖掘信息技术在应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及全球气候变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潜力,注重交叉研究,构建合作网络,完善科技创新价值链。

  最后,路甬祥强调指出,灾区的抗震救灾工作取得的阶段性的胜利,首先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得益于人民子弟兵的英勇奋战,还得益于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积累的强大经济实力和日益增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当然也得益与国际社会的热情支持与援助。中科院的广大科技人员应在继续做好科技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的同时,保持和发扬在抗震救灾中激发出来的工作热情和团结奉献、创新开拓的精神,立足本职,认清形势,明确使命,坚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世界科学前沿、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进一步科学前瞻,凝练科技目标,用扎扎实实的科技创新行动服务国家、报效人民。

  中科院副院长丁仲礼,副秘书长谭铁牛,办公厅主任蒋协助,高技术局局长田静,北京分院副院长项国英,办公厅副主任蔡榕,资环局副局长冯仁国等陪同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