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天眼”看灾区——遥感应急监测与灾情评估
 行动背景

  5月12日发生的Ms8.0级汶川大地震,导致重灾区通讯系统全面瘫痪、道路交通严重受损受阻,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和各部门、各地方抗震救灾指挥部都难以及时获得灾区灾情信息。中国科学院迅速决定,利用遥感空间信息技术开展灾区灾害监测与灾情评估,并将此作为首要任务为国家抗震救灾服务。

 解决方案和科学原理

  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科学院马上成立了抗震救灾遥感应急指挥部。在抗震救灾遥感应急指挥部直接指挥下,成立了由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牵头7所联合的“汶川地震灾害遥感监测与灾情评估工作组”,建立起数据获取、数据处理、灾情信息提取与分析、灾情专报的灾情评估体系,组织了一支由对地观测中心、遥感所、地理与环境资源研究所、地质与地球物理所、成都山地所、生态中心等院内多家单位组成的专业队伍,利用遥感技术为应急救灾、减灾提供空间信息服务。                     【全文

 救灾实例
 科技应用效果

  中科院汶川地震灾害遥感监测与灾情评估工作组的各项工作,得到了国家领导、中科院领导以及国家各部门、地方政府的高度评价,国务委员刘延东、中科院院长路甬祥、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等国家领导和有关部委领导都对其给予了充分肯定。

 

  · 形成了汶川地震灾害空间数据分析会商机制
  · 形成的灾情评估报告并出版遥感图集
  · 获得了国家和地方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