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切的科技需求 当特大地震突然发生,紧急救援迅速展开,对科技的迫切需求也接踵而至:高层决策急需的第一手灾情资料如何获取?灾区通讯全面中断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如何解救?铺天盖地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如何应对?几十个堰塞湖、上千座病险水库形成的“库湖高悬”的危境如何化解?“大灾出大役”的危险如何规避?千万灾民的心理隐患如何排遣?面对复杂、艰难而又时不可待的灾后重建,如何快捷而准确地分析判断地震危险度和地灾、土地、空气、产业等各个要素并综合做出各个灾区“承载能力评价”?如何面对多种复杂需求,科学前瞻、统筹兼顾地做出高质量的重建规划?如何帮助灾区人民选择安置的居住点、规划更合理的村镇布局、设计更有效的产业结构、建设更完美的公共设施、掌握更多的应对地震及其次生灾害的科学知识?……

  还有,面对国人对地震预报的深深期盼、对不断提高防震抗震“安全指数”的迫切需求、对人类如何全面应对多种灾害与大自然安全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科技界的任务既迫在眉睫有任重道远……

  有学者指出,这次地震将在自然和社会科学两方面给人类提出各种问题,许多具有挑战性的科学问题需要探索,各类研究课题亟待开展。研究人员应及时收集第一手资料;稍不注意,有些以生命为代价的重要资料和线索就可能在这个过程中丢失。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在中科院党组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广大科技人员坚持“创新为民、科技救灾”,视灾情为命令,反应迅速,主动请战,通力协作,高效服务,多项科学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多个研究所对灾区提供科技救援,许多院、所主要领导都亲临一线指挥协调,许多科学家、科技工作者和研究生工作、战斗在救灾第一线,充分体现了中科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长期积累的综合科技优势,体现了科技工作者急国家所急、帮灾区所需,奋勇拼搏、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和爱国奉献、创新为民的高尚情怀,为抗震救灾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书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

道路断裂
通讯中断
“库湖高悬”
余震不断
心灵受到巨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