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北川县发生里氏8级大地震,造成近10万人死亡或失踪、40万人受伤,受灾人口超过5000万。地震之后,至少500万人在地震中失去家园,造成巨大的影响。

  地震破坏了原本正常的生活,人们的家园遭到严重破坏,经历亲人朋友的死亡,创伤性体验造成生理影响(如创伤可能造成暂时性的神经系统变化),可能会导致出现长期的心理、行为、社会交往问题。大多数人的创伤体验可以在一定时间内恢复,但是有些人却会产生长期的心理问题或疾病,包括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身心疾病,甚至自杀等,在儿童、老人、因震致残、丧亲者中,情况尤为严重。据估计,至少5%的受灾人口会产生长期的心理疾病。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对于幸存者的身心康复意义重大。

  中科院心理所在地震之后,第一时间(5月14日)陆续派出大批专家及志愿者赶赴灾区进行心理援助。2008年6月,中科院心理所在成都成立危机干预中心,建立了7个心理服务中心,进行长期的心理干预,组织并培训了超过2000名志愿者,并培训当地医生、教师、基层干部等,进行多层次的心理干预。
“我的影像成长日记”是心理所在灾区针对儿童开展的心理援助活动之一。利用摄影和游戏的方式,通过小团体活动,对重灾区(绵竹和北川)的受灾儿童进行心理干预,旨在帮助他们面对丧失,以及在重大变化后进行重新适应,重新建立社会支持系统,着眼于长期的心理健康以及自我发展。

  自2008年8月至2009年8月,“我的影像成长日记”这一活动在四川棉竹和北川地区展开,先后共建立6个活动小组,每个小组6到7人,一共40名同学参加了一年的活动。

  拍摄的主题围绕“我,我的朋友,我的同学,我的老师,我的板房生活,我的家人,我的家园,我的梦想”展开。 每次活动时间大约150分钟左右,包括主题内容的导入,拍摄,分享讨论,照片的编辑与制作。在新年,春节和清明节组织了特别主题活动。在相关主题拍摄完成后,在北川地区举行了一个以“会飞的房子”为题的互动展览。

  在活动开展过程中,以参加小组活动的孩子为核心,参与的人群涉及孩子的学校班级同学,朋友,家人,邻居,老师,通过活动在人们之间传递了爱和关注。北川北京两地的互动展览,进一步把这一人群扩大,在两个不同地域的孩子之间搭建了一个交流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