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馆> 过度排放的危险

排放与环境激素

了解环境激素
  当人类进入21世纪时,却有一类毒性物质悄悄遍布了全球,并在我们所有人的身体中都有了微量分布。这类物质叫做环境激素,也叫环境荷尔蒙,英文叫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 或 endocrine disruptors, 直译叫做"扰乱内分泌化学物质"。环境激素是一类污染在环境中的人造化学品,却具有类似生物体内激素的性质,它们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和动物体内,在血液中循环,在脂肪中积累,引起生物体中自身荷尔蒙被扰乱。环境激素在地球上广泛污染的现象引起了环境科学家们对人类存亡问题的极大担忧。 (见图1)

环境激素污染现象和危害
  环境激素污染最为明显的表现有:1)在近50年,人类男性的平均精子数量减少了一半。欧洲某国未公开的最新研究表明:该国男性的精子平均数目已减少到难以维持其种族繁衍的程度。另外,精子畸型的人数也在增加;2)人类女性的不孕现象明显上升;3)在自然界中,水生动物雌化现象严重。比如在英国,某些河流中所有的雄性鱼类都被雌化了;4)有些鸟类出现了行为反常,雄鸟不再履行父亲的职责,弃巢而去。而雌鸟则成双成对来抚养双倍的鸟卵,但这些卵却常常不能被孵化;5)有的动物失去了生育能力,有的动物虽仍具有生育能力,但其后代的生命力却很差,而且退化现象普遍存在。有些健康的幼小动物会突然退化甚至死亡。

  以上所有这些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和行为异常现象,都与其内分泌系统被环境激素扰乱有关。环境激素的污染成为了当今影响地球物种生存的严重问题。

环境激素的来源
  环境激素直接或间接地隐藏在我们生活中的多种物质里。 典型的一类被叫做"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POP)。这类物质几乎都直接或间接地具有环境激素作用。它们最具代表性的是:滴滴涕(DDT)类杀虫剂和除草剂物质,多氯联苯(PCB)类绝缘材料和塑料物质,二恶英(Dioxin)等垃圾焚烧产生的物质,激素类医用药物。这些物质长期与人类和动物接触,会渐渐引起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出现多种异常。
 
消除环境激素污染--世界面临的难题
  要消除环境中的激素类物质是一个大难题。2000年,全世界120多个国家共同讨论了禁用多氯联苯、滴滴涕等12种POP物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问题。这些物质已被人类使用多年,有毒,难以分解,而且污染面已很广。有些污染物已在极地动物体内发现,比如,科学家在北极熊的脂肪中发现了类似滴滴涕和多氯联苯的化学物质。要控制环境激素的继续污染,需要世界各国采取共同一致的禁用行动。2001年,全世界127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签署了《斯德哥尔摩公约》。公约规定:签约国家将在25年之内停止或限制使用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它们包括8种杀虫剂和4种工业化合物及其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有:艾氏剂、氯丹、狄氏剂、异狄氏剂、七氯、灭蚁灵、毒杀芬、滴滴涕、六氯代苯、多氯联苯、二恶英和呋喃。但由于各国经济水平和公众知识程度的极大差别,各国是否能真正实现承诺,还需要逾越多种障碍。

(参考资料“《威胁人类存亡的定时炸弹--环境荷尔蒙》海天出版社)

  图示:

  图1:畸变青蛙图

上页:排放与海洋污染
下页: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