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印刷博物馆 > 源远流长的印刷术 > 清代印刷 > 清代的版画印刷技术 > 清代的单色版画印刷    

 
  印刷术的起源
  最早的印刷术
  印刷术的发展和传播
  活字印刷开创新时代
  明代印刷的全面发展
  古代印刷技术的转折
  ——清代印刷

  近代印刷术
  从现在走向未来
 

 

  版画是一种经过刻版再进行印刷的图画。清代版画,延续了明朝的雕版印刷工艺。初期两代交替之际,明末刻工艺匠大都健在,所以,顺、康时期的版画承袭明朝遗风,多有精品佳作。但是入清之后,总的趋势是没有新的发展进步,且逐渐步入衰落。

武英殿的单色版画印刷
      

  清代前期的统治者,除了重视印刷图书之外,对于版画的刻印也很热衷。大力从各地方延请名工巧匠入京,为宫廷镌刻图书之插图,或其他各类版画。因此形成了独具风格的“殿版版画”。其成果,主要反映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清代内府刻书,多为御制、御纂、奉敕编撰的著作,如:初期编纂的天文历象等自然科学书籍的插图《律历渊源》中的《历象考成》、《数理精蕴》、《律吕正义》;《仪象图》、《西清古鉴》、《皇朝礼器图式》等绘图极为精致。

  其次,清政府为宣扬其文治武功,粉饰太平,绘刻了大量的专集型的版画图录。如:康熙五十一年由着名画家沈嵛绘图,吴中名匠朱圭、梅裕风雕刻为康熙御制《避暑山庄诗》配画的《避暑山庄三十六图景》。乾隆六年(1741年)又增添乾隆之诗,由朱圭重刻印,比康熙刻本更为精细纤丽。雍正年间刻印的《圆明园四十景诗》,以及乾隆间的《南巡盛典》、《八旬万寿盛典》等盛大典礼图书中的版画插图,画面开阔,内容丰富,绘刻俱精,为殿版版画中的优秀代表作品。

  第三是,内府刻印的大型类书、丛书中都附有精美的木版版画图。雍正年间以铜活字排印的《古今图书集成》,附图为木版雕刻,其中山水、地志、名物图录 ,均请名工雕镌,刻印极为精细,为殿版插图之杰作。又如乾隆时期以木活字排印的《武英殿聚珍版程式》,内附雕版插图十六幅,插图形象、逼真,准确地配合文字内容,是一部珍贵的活字版印刷文献。

  第四,清代殿版插图中比较突出的一类是内府刻印的官修地理、方志性书籍的大量版画作品。康熙三十一年阮溪水香园刻本《古歙山川图》二十四幅,为靳治荆纂修《歙县县志》时,特请画家吴逸绘山水图别刻成书。连嶂叠秀、笔墨生动,堪称清初徽派版画中杰作。乾隆十六年(1751年)董浩等人奉敕编撰的《皇清职贡图》,这是一部官修地理书。绘刻朝鲜、日本、英、法、荷、俄以及新疆、西藏、陕、甘、闽、蜀等中外各地各民族的男女图像,以及附有插图六百多幅,并附有简短之文字说明,叙述各国各民族的历史、生产、生活、风俗人情。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共完成九卷。乾隆二十一(1756年)至二十四年(1759年)完成的官修方志《皇舆西域图》五十二卷。全书记载新疆的全境以及甘肃嘉峪关以外州景,根据实地考察绘制了《图考》三卷,包括新旧图版三十余幅。乾隆年间,在康熙时期编刻的《皇舆全图》基础之上,重加增修完成新版《皇舆全图》绘刻版画一百多幅。此外,乾隆年间还绘刻有《盛京舆图》、《黄河源图》等大型版画图录书册。均为清代殿版版画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