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馆> 大百科> 中华英才

著名诗人丁鹤年

  丁鹤年(1335-1424),字永庚,号友鹤山人。回族,武昌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

  丁鹤年出身官宦,父职马禄丁官至武昌达鲁花赤。丁鹤年自幼聪颖,勤奋好学。就读于南湖书院,学习儒家经典,17岁即精通《诗》、《书》、《礼》而负盛名。

  元末明初,为逃避“反色目人(主要是回回人)”运动,丁鹤年浪迹江湖,穷困潦倒,以教书、卖药为生。明洪武十二年(1379),他才回到武昌,后隐居曾祖父阿老丁墓旁,研究“天方之法”(即伊斯兰教义)。

  丁鹤年博学广闻,精通诗律,是元末明初很有影响的诗人,有《丁鹤年集》传世。他的诗取材广泛,以忧国忧民,关心人民疾苦为主要内容。曾自编《海棠集》,在明清两代均有流传。后人集为《丁孝子集》,收诗346首,铭5篇。

  丁鹤年在《送人归故园》中写道:
       故国闻道已休兵,客里哪堪送客行。
       老去别怀殊作恶,乱余归计倍关情。
       孤村月落群鸡叫,绝塞天清一雁横。
       到日所亲如见问,浪游江湖负平生。

  抒发了他有志难酬的苦闷心情,表现出他关心祖国命运的思想。

  丁鹤年的诗风格独特,善于“画龙点睛”,即往往在最后两句中,抒发其思想感情,使主题得以深化,以达到发人深思的目的。如《登北固山多景楼》诗:
  风月无边地,乾坤有此楼。城随山北固,潮蹴海西流。
  眼界宽三岛,胸襟溢九州。阶前遗恨石,谁复话安刘?

  前六句描写登北固山多景楼所见景色及感受,而最后两句却通过凭吊历史遗迹,表达出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心,谴责元朝政府的腐败无能。

  另外,丁鹤年还有一些诗借景抒情,以物喻己,抒发感情,表明自己的志向。他的题画诗数量多,质量高,清新流利,富于情趣,颇有哲理。如《题天柱山图》诗云:“拔翠五云中,擎天不计功。谁能凌绝顶,看取日升东。”通过对天柱山的描写,歌颂了一种不图名利,奋发向上的精神,既隽永又富于哲理。

  丁鹤年的诗在元末明初独树一帜,广为流传,不仅在我国少数民族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有较大影响。后人对他的诗有较高评价,如我国现代著名史学家陈坦先生在他的《元西域人华化考》一书中说:“萨都剌之后,回回教诗人首推丁鹤年。”

  丁鹤年有四卷诗流传至今,《海巢集》、《哀思集》、《方外集》、《续集》。

  丁鹤年还通晓中医学和数学。对绘画、书法及古代诗论也颇有研究。公元1424年(永乐末年),90岁的丁鹤年卒于杭州,葬阿老丁墓旁,称“丁氏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