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馆> 风情篇> 彝族

 

火把节与彝族年

  彝族分布广泛,支系众多,节日文化也多姿多彩。既有生产性节日、社交游乐性节日,也有纪念性节日、庆祝性节日,还有宗教祭祀性节日。种类齐全,数量繁多。其中,火把节与彝族年是规模最大、流行范围最广的两大节日。

  火把节流行于各地彝族地区,只是时间有所不同。云南、四川彝族地区多于每年农历6月24日前后举行,而贵州彝族地区则多于农历6月6日左右举行,节期3—7天不等。届时,人们有的杀鸡宰猪,有的宰牛、宰羊,祭祀天公地母和祖先,以求人畜平安,五谷丰登。入夜,各村寨火把争燃。由于彝族人认为火炬可以驱鬼除邪,故点燃火把后要照遍房屋的每个角落。有的甚至整个村寨的火把队要挨户走一遍。然后还要欢聚于村头、寨边、田野山坡耍火把,举办篝火晚会。身着节日盛装的青年男女围于篝火堆旁,尽情歌舞,彻夜不眠。正如一首古诗所描绘的那样:“云披红日恰含山,列炬参差竟往还,万朵莲花开海市,一天星斗下人间”,节日之夜的彝家山寨,到处都是火的世界,歌舞的海洋。

  关于火把节的由来,清光绪《昆明县志》载:“汉之时有夷妇阿南,其夫为人所杀,南誓不从贼,即以是日(六月二十四日)赴火死,国人哀之,因为此会。一云南诏皮罗阁会五诏于松明楼,将诱而焚杀之,遂并其地,邓赕诏妻慈善,谏夫勿往,夫不从,乃以铁钏约夫臂,既住,果被焚,慈善迹钏得夫尸以还,皮罗阁闻其贤欲委擒焉,慈善闭城死,滇人以是日燃炬吊之。”民间又传说,该节源于彝族百姓用火驱赶天王派到人间糟蹋庄稼的害虫的历史。还有的传说,是为了纪念古代先民以火攻战胜魔王的斗争,等等。这些记载和传说多为附会之词。实际上,作为一个祈丰年的节日,它的起源,主要还是因为早期彝族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对自然力量的屈服与依赖而产生的。

  不过,今天的火把节,宗教祭祀性的内容已逐渐减少,娱乐性功能越来越强。节日期间,对歌、跳舞、斗牛、赛马、摔跤、射箭、拔河等文体娱乐活动丰富多彩,商业贸易活动日益活跃。

  彝族年,又称“冬月年”、“十月年”等。也是彝族的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由于彝族历法每年只有10个月,所以过年多在农历10月至11月期间举行,节期3—5天。具体日期各地不一。节日期间,人们停止劳动,家家户户杀猪宰羊,祭祖欢宴,共庆新年。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