幅员万里 宗教信仰 陵墓葬俗 文化艺术 衣食住行 游牧年代

   风云辽代> 幅员万里

辽的建立和政制

  辽(公元916-1125年),是以契丹贵族为主体建立的封建王朝,统治中国北半部达两个多世纪,其强盛时所辖地域幅员万里。公元91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建契丹,国号辽。历史上又称大契丹。公元1125年被女真人所灭。辽亡后,契丹皇族耶律大石北走可敦城,建立西辽,在历史上存在近百年。

  辽建国后,创契丹大、小字,定法律。官制有北面与南面官两大系统,北面官治契丹政事,南面官管理汉人事务,即国初所定“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官制保存契丹氏族部落制的残余。契丹的科举完全仿汉制。辽朝的经济生活,以渔猎、畜牧为基本的生产方式,汉人与渤海人民住地以农业生产占主导地位。辽朝中期以后,手工业、冶铁、瓷器制造以及金银矿的开采等较发达。辽朝的商业十分繁荣。五京是各地区的政治中心,同时也是商业中心,与其周邻诸国的贸易交流也甚为密切,如与宋朝、女真、西夏以及西亚各国的贸易往来也十分频繁。

  辽朝的建立

  契丹族是我国北方古老民族之一,由秦汉时期东胡族系鲜卑宇文别支发展而来。契丹族最早居于辽河上游潢水(今西喇木伦河)及吐河(今老哈河)一带。早在南北朝时期,契丹与中原地区已发生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自五世纪中叶,即向北魏“岁贡名马”。唐太宗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曾在契丹居地设置松漠都督府和十个州,并任以各部落首领为都督和刺史。八世纪中叶以后,契丹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学会冶铁、纺织等生产技术,并开始筑城居住,由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各部族中以耶律氏最为强大。公元907年耶律阿保机当选首领。以后,阿保机逐渐统一契丹各部,并征服了突厥、党项、吐谷浑等,于916年正式称帝,建立契丹政权,改元神册,国号大契丹。

  公元918年,阿保机令汉人康默记等人建京城,名“皇都”。公元938年,将皇都改为上京,府名临潢,改国号为大辽。继而灭渤海。公元927年耶律德光继位,占燕云十六州,以幽州为燕京,改国号为辽。

  辽朝的疆域

  辽朝疆域,东到海,西至今黄河河套一带与西夏为邻,北到黑龙江流域,南以白沟河(今河北省境内的拒马河、大清河、海河)与北宋对峙。辽极盛时期的版图,北至今克鲁伦河、色楞格河流域,东临黄海,南至河北中部,山西北部,西近阿尔泰山,幅员万里。

  辽建国后,一方面加紧营建国都,同时将其部族改编并对外扩张。渤海王国,在唐代是以靺鞨的粟末部人为主体建立的地方政权。阿保机在征服诸部和南掠中原地区的过程中,势力日渐强大。他看到汉地不易取,就转而东攻渤海,渤海亡,阿保机改为东丹国(东契丹),册封皇太子耶律倍为东丹王,主其国事。忽汗城改称天福城。天显元年(926)七月,辽太祖阿保机在征服渤海的归途中,死于扶余城。

  中央机构和南北官制

  辽朝国土广大,汉人与渤海人生活在南部,以农业为主;契丹人及其他北方民族生活在北部地区,以畜牧业为生。为了适应南北地区这两种不同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辽太宗制定了“因俗而治”,“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的统治办法,于是在辽朝的中央统治机构中,便分别设置了北面官和南面官两套系统。

  北面官制:官吏的任用一律是契丹贵族,掌管契丹一切军政大权,是辽朝最高权力机关。契丹有崇拜太阳的习俗,以左为尚,皇帝的宫帐坐西朝东,北面官的办事衙署(牙帐)由于设在皇帝的北面(即左面)故称“北面官”。

  南面官制:是辽朝“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的中央机构,是为了统治汉人而仿唐朝官制设立的。南面官的官使任用,主要是汉人,但也杂以汉族和契丹贵族。凡是作南面官的契丹人也被称为汉官,也穿汉服。由于南面官的办事衙署设在皇帝宫帐之南(即右面),故而称作“南面官”。

  行政区划和地方机构

  辽代的地方行政区划,以五京为中心,分全国为五道:上京道、中京道、东京道、南京道、西京道。五道共辖“州、军、城百有五十六,县二百零九,部族五十二,属国六十”。

  辽代略图

 辽上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