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博物馆 > 中华建筑群芳谱 > 民居聚落 
  

文坛雅集之胜地-兰亭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和当时的名士孙统、孙绰、谢安、支遁等41人,为过修禊日宴集于此,列坐水边,让盛酒的羽觞从水的上游放出,循流而下(即“曲水流觞”),流到谁面前,谁则即席赋诗。这次聚会有26人作诗37首,王羲之为这些诗作了序,记下宴集盛况,写出与会诸人的观感,名《兰亭集序》。兰亭因之而名扬天下。

兰亭

  兰亭地处绍兴城西南约12.5公里的兰渚山下。重建于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由于历史的变迁,亭址已非原地。但是仍然依山傍水,竹木掩映,正如《兰亭集序》所写:“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木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入门经石砌小径直对鹅池,立“鹅池”碑;过鹅池就是流觞亭,亭的周围有木雕长窗,外有走廊环绕,翘角飞檐,古色古香。

  流觞亭的右侧有小兰亭,亭内立石碑一方。碑中“兰亭”二字为清康熙手书。亭旁有池,飞檐水影,别有佳趣。

  流觞亭左侧为右军祠。祠前清水流动,祠内一泓池水,即为墨池,池中有四角方亭,即墨华亭,南北两端有石板小桥相通。

  流觞亭后有御碑亭,亭内御碑高6.8米,宽2.6米,厚0.4米,碑的正面镌刻着清代康熙癸酉年(1693年)春摹写的《兰亭集序》全文;碑的阴面是清代乾隆书写的《兰亭即事》七律一首,诗云:“向慕山阴镜里行,清游得胜惬平生。风华自昔称佳地,觞咏于今纪胜名……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