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翻译的数学专业术语

我们在解数学解方程时,会用到"元"、"次"、"根(解)"等概念。可是你知道这些数学术语是谁创造的吗?可能你想不到,最早提出这些术语的中文翻译原来是清朝的康熙皇帝。

康熙皇帝是一个抱负远大、好学上进的君主,他曾拜比利时的南怀仁等传教士为师,学习天文、数学、地理,还学拉丁文。康熙大帝虽然聪颖过人,但是听外籍教师讲课并不轻松。

因为南怀仁等人的汉语和满语水平有限,日常会话还能够勉强对付着,而要将严谨而高深的科学知识表达出来就显得力不从心了。

而当时课本多是外文,即使中译本也是半通不通的。这样,学习中就必然有许多精力被消耗在语言沟通上,进度不快。

不过由于康熙学习很刻苦,也很有耐心。一遍听不懂,就请老师再讲一遍,直至真正弄懂为止。南怀仁在讲方程时句子冗长,吐音又很不清楚,康熙的脑子常常被搞得晕晕糊糊的。

怎样才能让老师讲得好懂呢?一阵冥思苦想后,一个妙法突然冒出来。他向南怀仁建议,将未知数翻译为"元",最高次数翻译为"次"(限整式方程),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翻译为"根"或"解"……南怀仁用笔认真地记了下来,随即用这些新创术语换下自己原先使用的繁琐词语:"求二'元'一'次'方程的'根(解)'……果然扫除了很多障碍,提高数学效率。

南怀仁惊疑地盯着康熙,愣怔了一会儿,突然按照西方最亲切的礼节一下子将康熙紧紧抱住:"我读书和教书几十年,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还从来没见过一个像您这样肯动脑筋的人!"康熙创造的这几个数学术语科学而简洁,十分便于理解和记忆,因此一直延用到今天。

中华娱乐康熙皇帝是历史上声名显赫的君主﹐关于他开启“康乾盛世”的文史专著已有不少,电视连续剧塑造的康熙形象更是家喻户晓。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康熙除了其文治武功之外,原来还十分爱好数学研究!
  
  无法想像,数学方程式中的“根”、“元”、“次”都是由康熙皇帝命名的,他甚至还写过具有独特见解的数学专著。

据考证,西方算术是于明末清初传入中国的,康熙正是这个时期中的君王。在《陈厚耀算书》之后,清朝数学界曾流传著一本数学百科全书《数理精蕴》,虽然两书面世时间相隔不长,但在数学思想、方法上却已经有了一些差别。《陈厚耀算书》解决问题多用中算方法,如康熙的“积求勾股法”就是纯粹的中算解法;而《数理精蕴》多用西算方法,在这本书中,求解勾股的方法就已经变成国外《几何原本》中的几何求解法了。这表明,在两书相隔的阶段内﹐当时的数学研究已经开始接受西算的风格与体系﹐将中算与西算融合在一起了。

新近曝光的康熙数学专著中,除了论述如何解直角三角形相关问题外﹐还提出了“以积求勾股”的独特见解。康熙,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惟一有据可考对数学问题提出自己解法的帝王!

还谈到康熙与当时最伟大的数学家莱布尼茨有过书信来往,堪称近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典范,而且莱布尼茨还赠送过康熙一个计算器模型,并申请加入中国国籍,当然我们这种泱泱的天朝上国不能那么轻易就答应他的请求啦,不过这段隐藏的东西秘史更为康熙大帝在数学历史上的地位提供了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