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庆来慧眼识英才,华罗庚幸运遇伯乐!

1928年华罗庚因家里穷,交不起杂费和食宿费而辍学在家。但是这时他已经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利用手中仅有的几份教材《大代数》、《解析几何》和《微积分》,抓紧时间刻苦地自学。同时他还用节省下的零花钱来购买《科学》和《学艺》两种杂志,以便能够及时了解数学领域研究的进展。华罗庚开始在认真阅读别人文章的基础上,“发现”与研究一些问题,并且写成文章,向《科学》和《学艺》两杂志投稿。

罗庚初露锋芒

华罗庚的第一篇论文是《Sturm氏定理的研究》,发表1929年12月出版的《科学》14卷14期上。当时他按照杂志投稿简章中的地址,把自己的文章寄给了编辑部王季梁先生。

 

王季梁是1909年首批庚款赴美留学生之一,从1926年9月开始担任《科学》编辑部主任,也是中国科学社的早期社员。《科学》编辑部比较重视文章的质量,并不在乎作者的身份。华罗庚的文章是对求代数方程实根数的Sturm定理做了简化,虽然算不上什么重要发现但还是被编辑部接受了。因此是《科学》不拘一格选文章,才使一位自学青年展露头角。而这一步对立志于将要往数学方面发展的华罗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那时上海还有一个杂志叫《学艺》,在1926年7卷10期上发表了一篇苏家驹的论文《代数的五次方程式之解法》(简称“苏文”)。众所周知,这个问题已经由阿贝尔在1816年证明是不可解的,所以“苏文”与阿贝尔的理论相矛盾,必定是有错。苏家驹也是知道阿贝尔理论的,他在文章的前言中写道:代数的普通五次方程式,为近代数学界认为不能解之的问题。然余终不信其绝对不可解,数年以来,潜思默索,似得一可解之法。” 这篇文章发表之后,引起了震惊,但也有水平高的人看出破绽,熊庆来就是其中之一。大概他们无意写文章来亲自反驳,但仍旧颇有“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之感。

华罗庚在阅读了苏家驹1926年底《学艺》杂志上发表在的《代数的五次方程式的解法》,初时颇为赞赏,经缜密思考,又转而怀疑,随后写信给《学艺》杂志。而《学艺》在1929年5月出版的9卷7期上只刊载了一则简短的“更正声明”,承认苏文有误。“查此问题,早经阿贝尔氏证明不能以代数学的方法解之;仓卒付印,未及详细审查,近承华罗庚君来函质疑,殊深感谢,特此声明。但《学艺》并没有发表华罗庚“来函”的全文。

华罗庚的第一篇文章在《科学》上发表不仅给了华罗庚极大的鼓励,也拉近了他与《科学》杂志的距离。之后他就把自己质疑苏家驹论点的文章又发给了《科学》编辑部,1930年12月出版的《科学》15卷2期上以“来件”的方式发表了《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
 

熊庆来慧眼识英才,华罗庚幸运遇伯乐!

在清华的算学系老师的办公室里,大家都在传阅着最新新出版的一期《科学》杂志,上面登有华罗庚《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的文章。从文中可以看出,华罗庚已经知道阿贝尔和伽罗华的理论,从这个理论出发,立即知道“苏文”是错误的。 但是华罗庚不这样做,而是具体找出该文中一个阶为十二的行列式的计算错误,从而推翻了整个论证。华罗庚的文章的书写也显示出他的谦虚。

恰巧这时,熊庆来看到了《科学》上发表的华罗庚的文章,立刻引起了熊庆来的高度注意,其实吸引他的不仅是文章本身,还有文章的前言中一段话。

“五次方程经Abel,Galois之证明后,一般算学者均认为不可以代数解矣,而《学艺》七卷10号载有苏君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之解法》一文,罗欣读之而研究之,于去年冬也仿得‘代数的六次方程式之解法’矣,罗欣喜异常,意为果能成立,则于算学史中亦可占一席之地,惟自思若不将阿贝尔言论驳倒,终不能完全此种理论,故罗沉思于Abel之论中。阅一月,见其条理精严,无懈可击,后经本社编辑暗示,遂从事于苏君解法,确否之工作,与六月中,遂得其不能成立之理由。罗安敢自秘,特公之于世,当祈示正焉。”

   

在这篇文章中,华罗庚不仅是对“苏文”的否定,也是对自己“代数的六次方程式之解法”结果的否定。这就使人感觉到了华罗庚的严谨治学风格。再加上他虚怀若谷的谦逊的《序言》,华罗庚很受熊庆来、杨武之老一辈数学家等的赞赏。这一点也许比“华文”本身更为重要。这篇文章对华罗庚的个人命运是决定性的。 

据熊庆来本人回忆,他觉得很纳闷,他怎么不知道中国数学界有华罗庚这个人。他便向别人打听华罗庚是什么人,他是哪个学校的教师? 

真是无巧不成书,算学系教员唐培经也是金坛人,他知道华罗庚的一些情况,彼此还通过信,但并没有见过面。他表示他愿意给华罗庚的同学许国荣写信,再去进一步了解华的情况。后来唐培经向熊庆来报告了华罗庚是因 家里经济困难辍学,而且华完全是通过自学学习数学的,刻苦钻研,已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他也讲述了华罗庚当时的处境,生活很困难。同时他还向熊庆来大力举荐华罗庚。

当熊庆来、杨武之等得知华罗庚只是一个初中毕业生,更为惊奇,愈加珍爱。当时系里的七位先生都赞同把华罗庚调来清华工作与培养,于是熊庆来在当时的理学院院长叶企荪的同意下,聘华罗庚到清华工作。熊庆来嫌写信太慢,他让唐培经给华罗庚发一封电报。

      

熊庆来在与华罗庚通信中,要华确定来京的时间和火车车次,并寄一张照片到清华来,以便派人去接他。1931年8月,唐培经拿着华的照片到北京车站去接华罗庚,他在人群中寻找,但没有看到华。直到最后他才看到一个跛足 的青年,背着简单的行李,慢慢地走了出来。唐培经拿照片一对,发现这正是自己要接的人。这时他才知道华的腿有残疾。

华罗庚到清华后,熊庆来热情地接待了他。虽然当时华罗庚是一个面有“菜色”,身体瘦弱,并患有严重腿疾的青年,但是华罗庚才思敏捷,对答若素。熊庆来心中喜悦:他找到了“一匹千里马”。他曾 经说过“华罗庚他日将成为异军突起之科学明星!”

 这正是“熊庆来慧眼识英才,华罗庚幸运遇伯乐!”

后来唐培经回忆说,华罗庚来清华后,我们是同事,每天见面。彼此来往,渐成至交。华无其他嗜好,专心在数学。 

左图为1980年华罗庚教授与他的好朋友美国依阿华州立学院教授唐培经在一起。

你看分别几十年的老友相逢是这样的亲密!不难想象,他们之间又有多少话要说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