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学界的伯乐——熊庆来

人们在赞美千里马的时候,都会联想到那些发现和培养了千里马的伯乐。中国科学界在赞美华罗庚时,也不会忘记他的老师、中国近代数学的先驱——熊庆来先生。  

1930年的一天,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坐在办公室里看一本《科学》杂志。看着看着,他突然高声问道:“这个华罗庚是哪国留学生?”周围的人摇摇头,“他是在哪个大学教书的?”人们面面相觑。真的是“无巧不成书”,恰好这时有一位江苏籍的教员在场,他想起了他的弟弟有一个同学名叫华罗庚,就回答道:“这个华罗庚哪里教过什么大学,他只念过初中,听说在金坛中学当事务员。”

熊庆来感到十分惊奇,一个初中毕业的人,能写出这样的数学论文,一定是个人才。他当即就做出决定,把华罗庚请到清华大学来。

        

 没过多长时间,华罗庚在熊庆来的安排下来到清华大学数学系做了一名图书管理员。 初到清华,熊庆来安排华罗庚听微积分和解析几何的课程,等有了基础,再听他的算学分析课程。但是华罗庚早已学过这两门课程,便没有去听。熊庆来很快纠正了自己的做法,叫华罗庚自己的算学分析班上听课。

这个助理员可不寻常,他的座位在熊庆来办公室隔壁,每一个找熊庆来的人都会碰到他。熊庆来在备课碰上难解的题目时,也往往朝着隔壁喊道:“华先生,你来一下,看看这个题怎样解呀,……” 

清华大学一直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想成为清华的教师,必须是有文凭的,并且在学术上要有建树,而这些是当时只有初中毕业的华罗庚所不具备的。当时的数学系人才济济,除熊庆来、杨武之、孙光远之外,年轻人有陈省身,许宝騄、吴大任、柯召等,后来都成为卓有成就的人物。在这样的环境中,华罗庚是非常勤奋和努力的,他把业余时间全都用到学习上。在他1936年去英国剑桥大学留学之前,清华大学图书馆里有关数学的藏书几乎都被他看完了。 

第二年华罗庚的论文就开始在国外著名的数学杂志陆续发表。1933年,在华罗庚到清华一年半后,在熊庆来、杨武之、郑桐荪等教授的极力推荐下,清华大学破格决定把只有初中学历的华罗庚提升为助教,这个决定是教授会一致通过的。又过了一年半他被提升为讲师,然后当了两年研究员。在熊庆来的培养下,华罗庚这匹千里马成长起来,很快地成为著名的数学家。

熊庆来的学生、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熊先生不是教我读书,而是教我写书 ”。熊庆来诲人不倦,桃李满天下,我国许多著名的科学家都是他的学生,而华罗庚、陈省身、段学复、杨乐、张广厚,钱三强、严济慈、赵九章、赵忠尧、于光远等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在60年代,已经是70多岁的熊庆来虽已半身不遂,还抱病指导两个研究生,这就是青年数学家杨乐和张广厚。后来这两个学生也成为著名数学家。所以熊庆来不仅是中国近代数学的先驱,同时也是识千里马的伯乐。

在那一段期间,熊庆来还在自己家中主持北京地区函数论讨论班,每两周一次。参加者有赵进义、范会国、庄圻泰等老一辈数学家,也有中青年数学工作者,济济一堂,切磋学术。 

1933年熊庆来第二次来到法国获得法国国家理科博士学位。他将现代数学微积分函数理论带回中国,并从事复变数函数论研究工作,先后创建了南京东南大学数学系、西北大学数学系、北京大学数学系、清华大学数学系等。他编写的数学教材曾经是当时中国唯一的高等数学教材,这本教材针对从私塾出来的中国学生,用古文写成,内容既丰富又精炼,从一次方程到微积分方程,从加减乘除到复变函数论,仅仅用了500多页。他运用特别的学习方法,为国家培养出大批科学研究人才。

熊庆来爱惜和培养人才的高尚品格,深受人们的赞扬和敬佩。早在1921年,他在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前身)当教授时,发现一个叫刘光的学生很有才华,经常指点他读书、研究。后来又和一位教过刘光的教授,共同资助家境贫寒的刘光出国深造,并且按时给他寄生活费。有一次,熊庆来甚至卖掉自己身上穿的皮袍子,给刘光寄钱。刘光成为著名的物理学家后,经常满怀深情地提起这段往事,他说:“熊教授为我卖皮袍子的事,我是十年之后才听到的,当时,我感动得热泪盈眶。这件事对我是刻骨铭心的,永生不能忘怀的。他给了我们这一代这么多的关心,付出了多么大的热情和挚爱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