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者

李皓,环境科普志愿者,“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成员。 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生物系生物化学专业。1983年至1986年先后在西南农业大学土壤化学系、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生化室工作。1986年至1994年在德国弗朗霍夫(Fraunhofer)研究院汉诺威毒理研究所从事免疫生物学研究,1994年获得德国汉诺威大学自然科学博士学位。1995年回国到北京医科大学免疫系做博士后,研究中草药成分的免疫调节作用。出于对当时中国环境状况的极度忧虑,1996年辞职走向社会成为环境科普志愿者。1997年至2007年主要从事引进和翻译国际环境教育影视片的工作。2000年至2004年为国家环保总局环境使者。2008年成为“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成员。

伦敦的天然植被与物种保护

李皓
2012年06月29日

关键词:绿色城市的生态保护;伦敦城市绿地生态资源调查;城市天然植被的生态与环保价值;环境友好型绿化城市的方法

正文
环境友好型城市的绿化方式以顺应自然、气候、水土、物种为原则,让本地原有的天然植物群落生长起来,重建生态平衡,有利本土物种得以生存和延续。这既能保护当地的物种资源,又能给城市带来美丽的自然景观,同时能大量减少人工绿化所需的劳力、费用、养护和浇灌用水。

伦敦城市中心地带水岸边的天然植被(李皓摄)

伦敦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注意到城市天然植被的价值的。当时伦敦政府组织了一个多学科小组,成员们对城市的公园绿地、树林地、闲置地、荒野地、废弃铁道和建筑地、河岸与池塘湿地开展了生态资源大调查。
他们发现:在耗费了大量人工养护的单一草地和单一树林中,物种极少,鸟类不超过10种,蝴蝶一只也见不着。与之相反,在疏于管理、天然植被生长好、野花盛开的角落地带,鸟类多达25种,蝴蝶有20种。由此,学者们把由单一草地和单一树林组成的绿地命名为“Green Desert”,直译为“绿色荒漠”,意指那些区域看上去虽绿,实质上与物种极少的荒漠地带并无本质区别。
伦敦开展的这次对城市绿地生态资源的调查促使政府改变了绿化思路,开始重视城市天然植被的保护。他们采取的方法有:
1、在城市现有的公园中隔离出天然植被生长区;
2、为城市社区建设以天然植被为主的自然公园;
3、让城市道路旁的绿地和树林地长出野花野草来;
4、让城市废弃的铁路地带、旧厂房地带中的天然植被茂盛生长,并使其与城市的公园绿地、树林地和荒野地连通,以形成城市中有利野生动物、昆虫和植物种子传播的通道。

伦敦海德公园这片封闭的天然植被区为鸟类提供了繁殖地(李皓摄)

伦敦还鼓励政府部门、研究人员、公共机构、志愿者组织、社区团体、民间基金和热心企业参与天然植被的保护。
伦敦保护城市天然植被的做法很快受到了市民们的欢迎。这些植被地带所提供的休闲环境使人们能在城市中获得融入大自然的机会,从而解脱城市的压力,增加愉悦的心情。
此外,由于天然植被能因环境因素而自行调节植物群落中的物种搭配,在吸收污染物、适应降雨、改善土质、调节气温、保护水体、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等方面的能力都大大超过了人工栽种的单一绿地,这给伦敦城市环境的改善带来了质的飞跃。如今伦敦已是全世界公认的绿色城市了。

伦敦城市一社区为居民修建的自然公园充满了宁静与野趣(李皓摄)

其实,在北京的城市中,还顽强生存着能适应北京气候与降水的天然植物。让这些天然植物生长起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面貌就能在现代的北京得以实现。
(发表于《科技潮》杂志2006年第四期“迎绿化奥运,从细节做起”专栏,题为”绿色城市的天然植被“。修改于2012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