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者

李皓,环境科普志愿者,“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成员。 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生物系生物化学专业。1983年至1986年先后在西南农业大学土壤化学系、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生化室工作。1986年至1994年在德国弗朗霍夫(Fraunhofer)研究院汉诺威毒理研究所从事免疫生物学研究,1994年获得德国汉诺威大学自然科学博士学位。1995年回国到北京医科大学免疫系做博士后,研究中草药成分的免疫调节作用。出于对当时中国环境状况的极度忧虑,1996年辞职走向社会成为环境科普志愿者。1997年至2007年主要从事引进和翻译国际环境教育影视片的工作。2000年至2004年为国家环保总局环境使者。2008年成为“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成员。

具备节能意识的现代人

李皓
2014年01月08日

关键词:浪费之风;节能意识;现代文明;社会风气;环保生活方式

正??? 文

近年来,中国社会出现的追求奢华、浪费的风气已经开始严重地影响着我们中国人的形象,发展下去,有可能断送掉我们民族进一步繁荣、昌盛的事业。为什么这么讲,先请听完下面的故事,这是一位在新华社工作的朋友在电话中讲给我听的:
“上周我和同事约一位到北京来的瑞典客人吃晚饭。客人是瑞典一家很大的集团公司的总裁,该公司在全世界40多个国家设有子公司,其规模和资金的雄厚不言而喻。由于这位瑞典客人与我们是朋友关系,晚餐属于个人邀请,我们选择了一处比较富有人情味的餐厅就餐。”
“不想,客人刚落座就显得不太自在起来。他抬头四顾张望了一会儿,说:‘这里的灯开得实在太多了!’ 同事没有察觉到瑞典客人的批评之意,反而兴高采烈地向客人解释道:‘灯开得多,照得亮一点,吃晚饭才有气氛呢!’ 客人却一脸的不赞赏,他轻轻地摇了摇头说:‘在瑞典,我们可不敢这样浪费能源。我们用电很节省,绝不会为吃一顿晚饭而打开这么多电灯。’”
“接着,客人说出了他对在北京看到的浪费现象的不满。看来,这一不满情绪已经闷在他心里好几天了。他说:‘这次来到中国,最使我感到意外的是,北京的大饭店、大商场中弥漫着非常美国化的浪费风气。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到处都亮着灯,饭店里的空调和暖气开得很足、很热。这样的浪费使我很担心,这种美国式的不珍惜能源的态度正在欧洲国家受到唾弃,是中国人千万不该学的东西。’”
“他又继续说了下面一段话,使我们明白了这位来自北欧的大公司总裁为什么如此注重节约能源,而瑞典人又是怎样去做的:‘石油和煤炭这类能源一旦用尽,在地球上就再也没有了,因此,我们很珍惜它,拿石油来说,它仅够人类使用50年了,后代怎么办?所以,我们正在尽可能地多为后代们节省下一些能源,为的是让他们也能生活得像我们一样幸福。现在,瑞典人的节能观念已经相当普及。在瑞典修建房屋,我们都十分注重保暖和采集自然光,玻璃窗户做得很大,可以使大量的阳光进入室内,这样,白天甚至傍晚都可以尽量少开灯。我们还十分小心地去调节暖气的温度,适中即可,绝不开得很热,这样可以减少对能源的消耗。中国的人口这么多,更应该如此,学美国那种高耗能的方式是很危险的,因为那是不顾及后果和子孙的。’”
“客人的这番直言,使我们感到羞愧。原来,强烈的节能意识代表着一种现代文明,大手大脚地使用能源所表现的不是富有和繁荣,而是不懂得珍惜地球资源的愚昧和无知,是一种对子孙毫无负责心的自私行为。我真希望更多的中国人都能听到瑞典客人的这番话。”
我答应朋友将她说的事写出来。
也许我们还从未对中国的资源储量担忧过。“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的错觉使我们多年来很难在心里真正建立起资源危机的意识。可是,在全世界都面对着这样一组能源开采年限的数字:石油50年、天然气60年、铀矿60年,因而对节约能源发出了强烈呼唤的20世纪90年代,如果我们再没有珍惜能源的忧患意识,再不培养自己处处节约的好习惯,那我们的行为和观念就会显得离现代文明实在相距太远了。
那么,我们应该拿出怎样的行动来表现出自己是一个已经具备了节能意识的现代人呢?这可以从我们对待许多小事情的态度体现出来。首先,我们应当时常想到每一样东西的生产过程都是需要消耗能量的,所以,可以为自己定下三条小小的生活原则,第一、少用一次性消费品;第二、使用可反复使用的东西,比如出门自带结实的购物袋、餐盒、水壶水杯等等;第三、支持废物回收,因为废物再生比用原材料新造可节省大量的能源。
当您选择商品时,要尽量避免购买包装豪华的东西,因为生产这种包装会大量消耗能源,而商品一旦使用,包装立刻就变成了一堆垃圾,很浪费。在居家生活中,节约能源的窍门就更多了,您可以使用节电的灯具和家用电器,要求全家人养成随手关灯的好习惯,冰箱和彩电都不必买得过大,以一家人够用为尺度。如果您是领导干部,请不要轻易同意建造全封闭式的,白天需要电灯照明,终年依赖空调换气的办公室,请对任何到达您手中的建设性工程提案加上一份节能的思考。
就这样,带着为后代们多留下一些地球能源的观念去工作、生活,去款待客人,您就在表现着一种令人折服的文化素养,一种使人钦佩的现代文明习惯。
(发表于《中国妇女》杂志1997年4月“文明课堂”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