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者

李皓,环境科普志愿者,“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成员。 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生物系生物化学专业。1983年至1986年先后在西南农业大学土壤化学系、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生化室工作。1986年至1994年在德国弗朗霍夫(Fraunhofer)研究院汉诺威毒理研究所从事免疫生物学研究,1994年获得德国汉诺威大学自然科学博士学位。1995年回国到北京医科大学免疫系做博士后,研究中草药成分的免疫调节作用。出于对当时中国环境状况的极度忧虑,1996年辞职走向社会成为环境科普志愿者。1997年至2007年主要从事引进和翻译国际环境教育影视片的工作。2000年至2004年为国家环保总局环境使者。2008年成为“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成员。

200美元罚单与垃圾分类

李皓
2014年01月21日

关键词:公民素质;旅游行为;扔垃圾被罚款;国家公园管理;垃圾分类投放意义;垃圾管理;民族尊严;文明形象;环境教育;个人修养

正? 文

一位朋友从美国回来探亲,给我讲了一件她在美国亲身经历的扔垃圾被罚款的事情。这事发生在她刚去美国留学不久,事情不大,却永远地改变了她对待垃圾的态度。
那是九年前的一个夏天,她与几位在美留学的同胞一道驱车去美国国家公园大峡谷度周末。大峡谷是一片景色极为壮丽的自然野地,来此游览的客人们往往会带上帐篷,在这个没有任何人工管理痕迹的国家自然公园里呆上几天。
我的朋友和她的同伴们在大峡谷露宿了一夜,尽兴而归之前,他们按照美国的习惯把露宿后的垃圾放进了一只塑料袋里。由于野地里没有设置垃圾桶,一位同伴就把这只垃圾袋扔进了路边的草丛中。出他们意料的是:两个星期之后,一张200美元的罚款单寄到了我朋友的住处。罚款原因正是那一袋被扔在了大峡谷草丛中的垃圾。
为了完全保护自然景观,大峡谷没有为游人设置垃圾桶。而游人们也都自觉地把游玩后产生的垃圾装在随身带的袋子里,以“只留下脚印,不留下垃圾”的原则,把自己的垃圾带出大峡谷。所以,大峡谷一直保持了它既没有垃圾桶,也见不着垃圾的天然面貌。在这样一个没有垃圾的环境中,那一袋被同胞扔在草丛里的垃圾立刻就被发现了。最使我朋友感到羞愧的是:大峡谷的管理人员是从包垃圾的塑料袋子上有中文字,通过查找当时进入大峡谷的中国人,才最终找到了扔垃圾的这群中国留学生的。朋友低着眼睛对我说:“后来我们当时同行的七人平摊了那张200美元的罚单,分担了这个耻辱。”从那以后,朋友有了个原则:绝不让自己和自己的同行者乱扔一次垃圾。
在我们许多人的眼里,扔垃圾是一件不值一提的小事。但是,如果我们没有一种小心对待垃圾的态度,我们的行为不仅显得缺乏教养,而且还会显得缺乏知识。
一位留学德国的朋友给我讲了另一件扔垃圾被指责的事。在环保意识深入人心的德国,垃圾是按照纸张、塑料、金属、玻璃、生物等不同种类分别投放的。分类为的是使垃圾进入再生循环,以回收资源和减免环境污染。垃圾分类在德国是妇孺皆知的常识。可这位中国留学生刚到德国时,对此一无所知,他第一次在德国扔垃圾时,就把什么都搁在一块儿扔进了学生宿舍的大垃圾桶里。不想,在一旁干活的清洁女工看见之后,急急地走过去对他说了一通他当时还听不太懂的德语。后来有人告诉他,女工是在对他讲:这样倒垃圾对环境很不好。事后,女工还认真地去向宿舍管理人打听,这位中国人是不是真的大学生,为什么不知道垃圾分类投放。开始时,这位中国留学生觉得女工未免小题大做了,后来有一次,他在德国街头看见了一个酒鬼正踉踉伧伧地将空酒瓶投入了专放玻璃瓶的回收桶,他终于理解了德国清洁女工对他不懂垃圾分类投放的惊讶。
懂不懂得该如何扔垃圾不是小事,它体现着你的文化程度和个人修养。我们应该像注意自己的仪表那样,去注意自己扔垃圾的行为。当你在没有垃圾箱的公共场合,小心翼翼地把手中的废物暂时放进了自己的口袋里,而不是随手扔在地上,你就在表现着极强的公德意识;当你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场所中把纸张、塑料以及其它可回收的废物与普通垃圾分开投放,你就在显示着极大的参与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北京有一个机关试行垃圾分类投放,在办公楼摆上了三种垃圾桶,分别单放废纸,废塑料和普通垃圾。分类垃圾桶摆上一个月之后,90%的职工都适应了这种先进的、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回收的垃圾分类投放方式。这样做了之后,不少人感到自己的素质提高了,很骄傲。可见,学会如何扔垃圾,真有些修身的效果。
近年来,我们越来越频繁地听到白色污染、垃圾围城之类的话题。可是这些垃圾是从我们每个人的手中扔出去的,是我们每家每户产生出来的。在我们国家垃圾处理技术还不先进,人口又十分密集的情况下,每个公民对待垃圾的行为直接关系着我们的生活环境质量。大家都漫不经心地乱扔,其结果只能是生活在四处都是垃圾的环境中。相反,只要人人在扔垃圾时想到:我不能让自己扔出的垃圾污染环境,因而小心地把垃圾包好,放在指定的、便于清运的地点,就会使我们的居住环境变的干干净净。
在国际上把环保意识作为衡量公民文明水准的今天,我们应当有一种紧迫感。应当对我们面临的垃圾问题感到自己的责任,应当要求自己,也要求自己的孩子和家人去小心对待垃圾。具体可以这样去做:
1) 养成不散乱倒垃圾的习惯,把垃圾包好,捆严后再投入垃圾收集容器中;
2) 垃圾在从你手中扔出之前并不脏,请把可回收的纸类、塑料类、瓶罐类单独投放,送去回收;
3) 菜叶果皮可用于生产有机肥料,尽量使你弃去的垃圾中只含这类无害的有机物。这有利于垃圾的无害化堆肥处理,是一条国际上公认的消灭垃圾堆积在环境中的出路。
我曾看到这样一句话:“管理不好自己垃圾的民族,不是伟大的民族。”民族是由千千万万个属于她的个人组成的,我们每个人的行为不当心、不文明,就会损伤我们民族的声誉;我们每个人不懂得该如何管理好自己的垃圾,中华民族的形象就会受到玷污。
我们应当象维护自己家中的清洁那样,去维护我们的城市、我们居住的环境的干净,用最大的小心去减少垃圾,去分类投放废物,去配合环卫部门进行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当我们大家一起来这样做,我们就能战胜垃圾污染,就能无愧地以伟大民族的面貌来面对全世界。
发表于《中国妇女》杂志1997年第2期。修改于2014年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