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者

李皓,环境科普志愿者,“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成员。 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生物系生物化学专业。1983年至1986年先后在西南农业大学土壤化学系、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生化室工作。1986年至1994年在德国弗朗霍夫(Fraunhofer)研究院汉诺威毒理研究所从事免疫生物学研究,1994年获得德国汉诺威大学自然科学博士学位。1995年回国到北京医科大学免疫系做博士后,研究中草药成分的免疫调节作用。出于对当时中国环境状况的极度忧虑,1996年辞职走向社会成为环境科普志愿者。1997年至2007年主要从事引进和翻译国际环境教育影视片的工作。2000年至2004年为国家环保总局环境使者。2008年成为“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成员。

实施循环经济促进法,我们准备好了吗?

李皓
2018年06月22日
关键词:中国发展;水资源状况;龙与水崇拜;水资源节约;中国传统的惜水生存方式
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让我们感受到了祖国当今的科技实力。但一位在高科技领域工作的朋友却告诉我说,对于中国今后的发展,世界上的一些学者却列出了十条不乐观的理由,其中之一就是:今后的中国无法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中国的水资源主要分布在哪里?在高原的雪山上、在大江大河中、在地下的水层里。然而从最新报道的环境状况看,中国的高原地区因气候变暖而普遍出现了雪线迅速上升的问题;中国的七大江河因工业、农业与生活污染的排放而有近70%的监测断面显示出水质在4类以下(不可饮用);中国的200多个城市和地区因过度抽取地下水而有50%处于地下水位下降的状态。看来,那些世界学者们的观点是有根有据的。
我是一个不易轻信西方专家预言的人。西方专家们的思维方式经常是直线型的,他们没有“物极必反”的思维习惯,故而他们曾向世界发出的多种对中国未来的悲观预测并未真正实现过。但是这一次,当我听到他们提出的“水资源短缺会阻碍中国未来发展”的观点时,我有一种被震惊的感觉。
就在几天前,我刚游览过北京的一座清代王府,府中有一口漂亮却已干涸的水井,井边的地面上用卵石和瓦片镶嵌着一条龙的图案,它极美的构图使我独自在井旁伫立了良久。突然,我顿悟到:原来,古中国人对“龙”的崇拜其实是对“水”的崇拜,而“水是生命之源”呵!我们的祖先早就了解这一点了,他们用“龙”的符号世世代代、认认真真地对“水”赋予着自己最崇高的敬意和赞美。原来,中国流传了上千年的“龙的文化”所表现的是中华民族的“敬水文化”。原来,这个能在自己的土地上生存数千年的民族是因为把水——生命之源——奉为了至上 。
所以这一次,当朋友向我讲述世界学者们对中国缺水问题的严肃观点时,我认真了。我的头脑中闪现出那口变得黑而干枯的水井,闪现出游客们对它满不在乎的样子,他们不仅对井旁镶嵌的龙图完全没有兴趣,甚至将自己喝空的易拉罐和塑料瓶仍进了深深的井洞中。我们是在什么时候变成了这样地对“龙”也就是“水”毫无感觉的中国人呢?我们成了这样的民族后代,能够把古人维系了数千年的家园根基延续下去吗?
四年前,在一次以“北京的水资源”为题的专家研讨会上,大家很赞同这样的观点:“有水的城市,才是永生的城市”。 当时与会的国内专家们对北京严重的缺水形势和应当采取的措施做了大量阐述,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数字就是:北京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的三十分之一,也就是说:在人家有三十盆水使用的情况下,北京人只有一盆水。遗憾的是,生活在这种高度贫水的地区,北京全社会却几乎没有任何对水资源的警觉。最为典型的实例就是:这几年在北京地区大面积铺设的耗水量极大的进口冷季型草皮和高尔夫球场。由于电视镜头对这些所谓现代化绿地的反复渲染,报刊杂志对这些西式草坪的盲目追崇,使我们的社会出现了在密云水库水位严重下降的情况下,绿化工人还在大肆消耗着自来水来浇草皮的现象。而面对这样糟蹋北京人珍贵的水资源的现象,几乎没有任何普通人在路边停下来,去向浇草人提醒一句:“不要浪费水”。
一位生活在美国康州的朋友告诉我,康州是一个丰水的地区,但康州禁止抽取地下水,城市的生活用水完全来自水库。几年前康州因少雨而水库水位下降,康州政府向全州居民发出的第一道特别令就是:禁止浇草坪,违者可被处以三个月的监禁。理由是:草地死后还能复生,而水库的水第一要保障的是人的需求。在这样有威力的特别令发布之后,康州的居民们都以极为认真的态度来珍惜从自来水管中流出的每一滴水,所有的孩子们停止了玩水枪。这就是全民对水资源的危机意识和保护态度。与之相比,我们就看到自己的差距了。
中国的载人飞船上天了,这是一件震撼世界的大事。但我们在为自己国家的科技进步欢呼时,却需要知道,在21世纪,国与国之间的真正较量是可持续发展的实力。这就是为什么那些世界学者们不为中国喝彩的原因,因为他们看到了当今的中国社会几乎还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意识,中国社会还不知道水资源是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比如:中国还在大力提倡发展私人轿车,而大量燃烧化石能源将加重气候反常、干旱和雪线上升等问题,后果将是使水资源更为短缺 。
我感谢那些世界学者们在此时尖锐地指出了“中国未来的发展将受困于水资源短缺”。这也帮助我对古中国人拜“龙”、敬“龙”产生了新的理解和敬意。在工业革命仅发展了200多年就给世界带来了如此广泛的环境污染和不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西方国家,有不少学者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时,对古中国人积累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存模式是极为惊叹的。现在是我们应当好好向自己的祖先学习的时代了,比如过去的中国人一直把粪便用作肥料而不直接冲入水中,过去的中国人一直把泔水用作饲料而不会直接倒进河里。在有着对“水”十分爱惜和敬重的传统文化的国土上,在还遗留着多种“惜水、敬水”的民情和风俗的氛围中,我们没有理由不能把中国的水资源小心地管理好、珍惜和使用好。这是一件可以从我们身边开始做起的小事,却是一件关系到我们国家是否能在今后真正成为世界强国的大事。
(李皓撰稿,发表于《科学时报》2003年11月21日“学人深浅淡”版,校改于2018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