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者

 中科院老专家科普创作工作室

什么是转基因工程
----转基因食品能食用吗?

老专家科普创作工作室
2014年07月08日

遗传发育 王东江

目前,对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众说纷纭。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正确。那么转基因食品到底安不安全呢?它能食用吗?要解决困扰我们的这些问题,就让我们走进科学吧,去了解什么是转基因食品!
什么是转基因食品?它是怎样获得的?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从大家较熟悉的植物育种谈起吧!
数千年来人类为了解决自己的食物问题,他们把野生植物引来种植,培育成了我们现在食用的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为了解决产量低、品质差、由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的侵犯造成的颗粒无收等问题,人们开始不断地在种与种之间、属与种之间进行杂交选育和探讨,希望能找出生产中需要的品种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传统育种,也叫常规育种。我们国家是一个大国,粮食短缺一直是我们国家需要解决的最重要课题之一。我国老一辈育种科学家为了培育出生产中需要的优良品种,几十年如一日地奋战在实验室、田间和地头。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研究员、著名小麦专家李振声院士,为了解决小麦条锈病问题,花了8年时间才育成了一个抗病的小麦品种。
为了克服远缘杂交不育、疯狂分离等问题,李振声院士花了20年时间育成了杂交品种小偃6号,为我国的小麦育种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还有很多老科学家在常规育种中,为了加快育种步伐,常年奔波于海南岛进行繁育,经常不能回家过年,有的甚至牺牲在南繁的工作岗位上。常规育种给人类带来的最大难题就是在杂交繁育中作物的目的性状很难控制,因此培育时间过长。另一个问题就是远缘杂交不育。
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呢?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基因工程的开创为用分子手段解决这个难题开了一扇门,这就是分子育种。
什么是分子育种呢?
分子育种就是将已知的目的基因——即决定这个性状的生物大分子DNA(如增加产量,改良品质,抗虫,抗病,抗逆等)用一个含有生物载体T-DNA的农杆菌,与植物愈伤组织共培养的方法将目的基因转化到植物中去,从而达到改变植物性能的目的。
应用于分子育种的基因工程技术使人类对生命的认识从宏观-细胞水平发展到了分子水平。就植物而言,目前已经完成基因组序列测定的(即遗传物质大分子DNA)有苡南芥,水稻,毛果杨。正在测序的有番茄,土豆,玉米,莲花和木薯。由于科学工作者对植物基因组的认识越来越清楚。所以使特意的、有目的的改良植物品种越来越多地变成了现实。
我们可以将常规育种和分子育种做一下比较,它们的培育目的都是为了改变植物的性能。常规育种由于对需要的性能只能从表形识别,因此需要进行反复杂交选育才能完成,花费时间长。由于种属的不同,在远缘杂交中,不能产生同源染色体配对,从而会造成远缘杂交不育。而分子育种克服了常规育种难题,由于插入的目的基因明确,从而缩短了育种年限。由于自然界的基因大分子结构是相同的,因而不存在远缘杂交不育的问题。
从以上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分子育种是常规育种的一个飞越。它是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智慧结晶。转基因食品就是用分子育种方法育出的品种。
目前我国已经获得政府批准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食品有西红柿,甜椒和木瓜。转基因西红柿在全国已种植有几万亩。木瓜已批准在广州进行种植。
当前,有些人对转基因产品提出许多疑议。有的是不懂科学的无稽之谈,没有任何证据;有的则是出于完善科学研究的目的,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任何新生事物的产生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特别是像分子育种和基因工程这样一个高科技的研究项目,它还有很多需要继续研究的问题,还有许多技术需要完善。所以我们国家对转基因食品的商业化是慎之又慎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把转基因技术用在主粮的生产上,这充分说明国家对人民的负责精神。因此,我们可以负责任地说,经过科学工作者认真研究、示范、验证并通过国家安全鉴定的转基因食品是完全可以食用的。随着转基因技术的不断深入和完善,转基因食品将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餐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