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者

亚热带农业生态所桃源站

合理放牧,挽救草原

地球的皮肤
2016年01月05日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这是古人对草原诗意的赞美。草原——一望无际的绿色海洋,连接着天与地,展现着一种壮阔的美景。然而,不幸的是,这样的美景正在变得越来越遥不可及。草原是我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生态系统类型,占国土面积的41%左右。如今,我国草地正面临着草场退化沙化、牧草资源匮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目前中国90%的可利用天然草原已不同程度地退化,全国牧区可利用的2.27亿公顷草原中,退化、沙化、盐渍化面积占1/3。过度放牧则是造成这一现象的罪魁祸首之一,堪称草原的大敌。
草原
适度放牧对土壤有积极的影响,但过度放牧会使生态系统崩溃。所谓过度放牧是在草地上放牧牲畜密度过大,超出生态系统调节的能力。对于一个区域草场而言,面积和产草量是相对固定的,因此可以供养的牲畜也是相对固定的,放牧者应当根据牧草的再生能力确定放牧时间和放牧量。倘若不考虑这些因素而过度放牧,必然会引起土壤板结,产草量减少,造成草场退化,土地沙漠化,最终阻碍牧业发展。根据测算,我国牧区草原平均超载率大于35%,有些地方甚至达到了300%。
过度放牧会对土壤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畜牧业发展和土壤植物保育该如何达到平衡,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呢?
牲畜-植物-土壤是一个整体的系统,过度放牧对导致这个系统逐渐崩溃,导致“三败俱伤”的局面。过度放牧对土壤的影响表现在多个方面。①畜蹄践踏土壤,使得土壤变得紧实,地表水分不易渗入土体,而易于流失,导致土壤侵蚀加剧;②过度放牧导致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结构发生变化,严重影响土壤生物学性质;③家畜采食植物,导致植被数量减少,以凋落物形式归还土壤的量减少,导致土壤有机质降低;④缺少植被导致地表平滑,风速加大,风蚀加剧,这是造成土壤沙化的首要环节;⑤缺少植被导致对雨滴的拦截能力下降,无法有效地减少雨滴滴落时对土壤的冲击,雨水直接作用于土壤,容易导致对土体的破坏;⑥土壤表面覆盖的枯枝落叶以及植物根系的减少,同样削弱了对土壤的保护。有研究称,裸露的土壤损失量是有草皮的土壤损失量的百余倍。对照中国土壤牧区图和荒漠化土壤分布图,则可以看出,牧区生态环境与沙漠化密切相关,牧区的植物和土壤保育工作对防治荒漠化具有重要作用,据报道,我国27%的沙漠化由过度放牧造成的。
畜牧区
畜牧业的出路在哪里,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呢?
1、合理放牧。环境具有一定的保持稳定和自我修复功能,应依照草地承载能力合理放牧,并结合一定的禁牧和休牧措施。合理放牧是指在牧草全生育期内,在时间和空间上合理安排使用不同类型草地,有计划地放牧。实现既充分利用生育期的光、热、水资源,使其具有最大的生产率,又延长草地利用年限,保护草地资源。
2、加大对草原生态系统的投入。相对于我国高消耗、低投入的发展模式,发达国家对草原生态系统的投入要大得多,例如新西兰,规定把草原总产值的15%用在草原施肥上,使草原保持旺盛的更新能力。
3、发展畜牧业产业链。发展生态畜牧业,开发生态旅游业、生产有机畜产品、功能性畜产品等,扩宽牧民经济来源,减少对草地的依赖性。
4、建立青草地生态补偿的长效机制。草地生态补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根据草地的退化、沙化、超载程度和有效载畜量等,有计划地实施以草定畜、减畜补偿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