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者

 “两栖爬行动物保护协会”拟面向全国致力于两栖爬行动物科普知识宣传与保护的志愿者协会。目前已受到中科院成都生物所两栖爬行动物研究中心等相关部门的强力支持。协会立足于中国两栖爬行动物研究中心——中科院成都生物所两栖爬行动物研究中心。协会计划每年开展系列科普宣讲活动,能与各个大学、研究所、自然保护区、动物园、政府部门、社会团体等机构展开合作。

王八中的大熊猫——鼋和它的亲戚们

从水到陆
2015年01月12日

作者:菠菜



中国龟鳖类的资源相当丰富,有34种之多,但可惜的是,所有的野生龟鳖,不论是什么种类,在2015年环保部将要公布的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评估中,都被评估为濒危以上级别,其中21种龟鳖极危,这其中就有本文的主角——鼋Pelochelys cantorii
鼋在浙江、福建、云南、广西、广东和海南都曾经有踪影,国外分布于孟加拉湾沿岸和东南亚各国,曾经多得可以让周穆王“鼋鼍为梁”。然而,就因为近三十年来的过度利用,它们已经极为罕见。
就在我们觉得再也见不着它的时候,它又出现了,其貌不扬地出现在百度贴吧(图1),还被人认为是野生的大个儿的中华鳖!而且很有可能已经下了人肚!
zbc1

1鼋(图片来自百度贴吧)

这么珍贵稀有的国宝,为啥会被认为是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呢?这要从它们的亲缘关系说起。它们亲缘关系较近,都是鳖科Trionychidae大家庭的一员,都没有坚硬的背甲和腹甲,只有柔软的革质皮。亚成年的鼋粗略看起来和大个子的中华鳖没有什么区别。
如此珍惜的动物,本来就很少见,鼋中的骚年出来透透气,偶尔被人发现了又容易被误认为是中华鳖,还被当做老王八给吃了,冤!本来是国家保护动物,要是被当做中华鳖了,就完了!那么,怎么样避免和中华鳖混淆?我们看图表说话(表1、图2)。

1鼋与斑鳖、中华鳖的区别


比较特征 斑鳖 中华鳖
拉丁名 Pelochelys cantorii Rafetus swinhoei Pelodiscus sinensis
鼻子 短细 短厚
背盘前缘 颈基部很肥厚,和背盘前缘分离不明显,背盘前缘平而无褶无翻转无疣 颈部和背盘分离明显,无翻转 背盘前分离明显,有褶,有翻转
体型 大,背盘长达90cm 大,背盘长达110cm 中,背盘可达40cm
色斑 青灰色或褐色,无斑或少斑 头体布满黄纹 灰色或者屎黄色,细斑
幼体 有浅斑,背盘边缘屎黄色,与体色对比较明显 有白斑 有黑斑,背盘边缘灰色或与体色一致
zbc2

2鼋与斑鳖、中华鳖的区别(顺序同表一)

?经过了多年,科学家们才较清晰的认识了鼋属Pelochelys。曾被认为是鼋Pelochelys cantorii的同物异名的Pelochelys bibroni,中文名叫花背鼋或比布隆鼋,分布在新几内亚岛南部和澳大利亚的萨拜岛(Sabai Island)。这俩货的各种纠结事这里就不表述了,有兴趣的可以看Webb在1995的文章。花背鼋的背盘有褐色花纹,而鼋没有。

zbc43成年的鼋(左,图片由 Annette Olsson拍摄)成年的花背鼋(右,图片来自arkive.org)

与花背鼋相似的另一个物种是印度小头鳖Chitra indica但印度小头鳖的背盘花纹是虫纹,吻端比花背鼋细长,脑袋与身体的比例也比花背鼋小很多。

zbc54花背鼋(上,图片来自TRAFFIC Southeast Asia 2011)

印度小头鳖(下,图片来自arkive.org)

鼋家族中,最新的一个成员则是2002年才发表的Pelochelys signifera,中文名叫北新几内亚鼋,分布于新几内亚岛北部低地。北新几内亚鼋背盘的斑点比鼋明显,有一些小黑点。成体颜色是均匀的橄榄棕色。

zbc65北新几内亚鼋幼体(图片来自chelonia.org和ownersfish.com)

zbc76北新几内亚鼋成体(A)和鼋成体(B)的黑白照(图片来自Webb, 2002)

鼋属物种大概在3000万年前出现,而鼋大概在1000万年前产生,是龟鳖动物中少有的巨星。它的两个亲戚——花背鼋和北新几内亚鼋都分布在新几内亚岛上,距离如此近就产生了物种的分化。鼋的分布比它们复杂很多,它内部会不会还有新种没被发现?它们身上会不会还有很多科学知识没有被我们发现?我们不得而知。我们目前只知道鼋的数量已经不多,就算它内部真有这些,我们也可能再也没有机会去发现了。

zbc3

7鼋的分布(图片来自IUCN)

所幸的是,鼋被列入了国家一级保护,也被列入了CITES附录 ,被限制国际贸易。然而其貌不扬,它的亚成体或者幼体较难和中华鳖区分,因此在保护方面有难度。如果大家看了本文的科普,能从认识开始,关心爱护它们,那么它们将不再被忽视。也希望相关部门能尽量保护好现存的鳖中大熊猫——鼋,让它们活下去,让它们子孙也能活下去。

延伸阅读:
http://tieba.baidu.com/p/1933665185
http://bbs.reptilesworld.com/thread-1520873-1-1.html
http://www.iucnredlist.org/details/16502/0
http://www.iucnredlist.org/details/16503/0
史海涛等 (2011). 中国贸易龟类检索图鉴(修订版).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Webb, R. G. 1995. Redescription and neotype designation of Pelochelys bibroni from southern New Guinea (Testudines: Trionychidae). Chelonian Conserv. Biol. 1: 301-310.
Le, M., H. T. Duong, L. D. Dinh, T. Q. Nguyen, P. C. H. Pritchard and T. McCormack (2014). A phylogeny of softshell turtles (Testudines: Trionychidae) with reference to the taxonomic status of the critically endangered, giant softshell turtle, Rafetus swinhoei. Organisms Diversity & Evolution 14(3): 279-293.
TTWG [Peter Paul van Dijk, John B. Iverson, Anders G.J. Rhodin, H. Bradley Shaffer, and Roger Bour] 2014. Turtles of the World, 7th Edition: Annotated Checklist of Taxonomy, Synonymy, Distribution with Maps, and Conservation Status. 000.v7. Chelonian Research Monographs (ISSN 1088-7105) No. 5, doi:10.3854/crm.5.000.checklist.v7.2014
Georges, A. & Thomson, S. 2010. Diversity of Australasian freshwater turtles, with an annotated synonymy and keys to species. Zootaxa 2496: 1–37
Webb, Robert G. 2002. Observations on the Giant Softshell Turtle, Pelochelys cantorii, with description of a new species. Hamadryad 27 (1): 99-107
Das, I., A. Rhodin, P. Pritchard, P. van Dijk, R. Saumure, K. Buhlmann and J. Iverson (2008). Pelochelys cantorii Gray 1864–Asian giant softshell turtle. Conservation Biology of Freshwater Turtles and Tortoises: A Compilation Project of the IUCN/SSC Tortoise and Freshwater Turtle Specialist Group. Chelonian Research Monographs(5): 011.011-011.016.

中国科普博览-从水到陆专栏 首发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csar.blog.kepu.cn/